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正文卷 第六百七十四章 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技术,王浩:
第675章 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技术,王浩:实验成功了!
在舆论对于能量传送研究的关注下,第一媒体针对王浩的采访快速给报道出来。
第二天黄金时段,采访还上了新闻节目,并且有时长达到五分钟的片段,针对个人的采访能上黄金时的新闻,是极为少见的事情。
由此可见,高层部门对于采访的重视。
上级部门如此重磅的进行宣传,一方面是应对沸沸扬扬的舆论。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对于研究的重视,向全世界进行高端科技研究的宣传,确立种花家是科技最高端国家的地位。
还有一点,也是为了增加威慑力。
能量传送相关的研究,用在军事武器上就是跨次元级别的打击能力,高调告诉全世界拥有这种技术,就足以形成非常巨大的威慑。
在报道发布以后,国内外舆论更加沸腾了。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王浩竟然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面对面的接受采访,并承认进行能量传送的研究,他还谈到了很多的内容,包括所做的研究项目,涉及到的技术,还谈到了一种新型的理论。
黄金时段发布的新闻片段中,就有王浩对于新理论的说明。
他说是自己学生完成的研究,但所有人都觉得研究肯定离不开他,研究打上了‘王浩’的标签,受到的期待已经非常高了。
那可是物质传送实验,可以直接理解为虫洞技术。
虫洞技术,是一种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跨星系传送技术,而人类必须要掌握虫洞技术,才能够进行跨星系的探索。
这主要是因为宇宙太过于庞大。
现在能确定仅仅是太阳影响的范围就超过一光年,一光年,也就需要在光速下飞行一年。
换句话说,有飞船能够达到光速飞行,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飞出太阳的影响范围,而想要达到最临近的星系,至少需要航行五年以上。
这种以光年为距离的航程,会让任何先进的飞船感到绝望。
如果没有虫洞技术,制造出再先进的飞船,进行跨星际航行也等于同于‘流浪’,等同于是进行一场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能返回旅途的旅程。
另外,人类还没有进行太阳系外围的探索,太阳系周边是否有风险也是不确定的。
这也就是说,飞船只靠飞行走出太阳系,可能会面对非常大的风险,也许就会变成一场死亡之旅。
如果拥有虫洞技术就不一样了。
虫洞可以把两个星系连接在一起,飞船穿过虫洞就能直接到达另外的星系,大大减少航程的同时还增加了安全性。
所以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只有拥有了虫洞技术才能够朝着太阳系外进行探索,同时也会拥有广阔的未来,真正走上征服宇宙的道路。
否则,人类就会被局限在太阳系内。
不管科技再先进、再发达,无法走出太阳系,也就必须要面临资源匮乏的现状。
太阳系内,能够供给人类正常生存的就只有地球,而地球已经快被人类挤爆了,人类的活动对于气象有了很大的影响,并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同时,太阳系内资源匮乏,有价值的星球非常少,也会导致人类发展严重受限。
这个背景之下,探索其他星系就变得非常重要,也会让人类发展的未来变得无限广阔。
在王浩的采访报道出来以后,国内外舆论都在热烈的讨论,一大堆的科学家站出来针对物质传送技术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能掌握物质传送技术,也就是虫洞技术,就可以制造大型的飞船,大型的虫洞。”
“所有国家可以联合在一起,集合全人类的力量一起走出太阳系。”
“这已经不是畅想,而是摆在面前的选择。”
“届时人类将会真正开启星际移民时代,地球不再是唯一,人类真正迈向宇宙……”
“在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星际探索面前,一切的争端都不重要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物质传送技术!”
“任何人都会希望,王浩团队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物质传送理论得到验证……”
这是事实。
哪怕是阿迈瑞肯都有很多人希望新理论能够得到验证。
那就代表人类无限广阔的未来。
这种物质传送技术早已经脱离了地球科技的范畴,在地球上使用真就是小大材小用了。
如果有团队掌握了这种技术,对于全人类都是个好事情,原来的争端都不重要了。
在沸沸扬扬的舆论中,好多人开始关心新理论的验证问题。
验证,需要多久呢?
好多人都开始讨论起来,“一项全新的物理理论,从出现到验证,常规来说,需要几十、上百年时间。”
“现在已经有了能量传送技术,说明空间是可以穿透的,或者说两个超远距离的空间可以连接在一起,那么物质传送就一定是存在的。”
“即便新理论不正确,也存在这种技术。”
“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
“种花家已经掌握了制造大型飞船的技术,他们制造出了光压发动机,能够驱动大型的飞船在宇宙中快速航行。”
“若是再有了虫洞技术,人类就可以直接走向探索宇宙的道路。”
“实验需要更多人参与,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加快研究步伐……”
很多国外的科学家自然是希望参与到实验研究中的,他们非常想要加入到最顶尖的研究。
一些国家和机构也和种花家进行接触,希望能够在研究上分上一杯羹,还许诺进行大笔的投资。
还有一些人则喊起了口号,比如‘探索宇宙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未来建造超大型的虫洞需要全人类参与’,等等。
这些口号是有一定道理的。
未来要构建超大型的虫洞,必定是非常庞大的工程,可不是一个机构出资就能够制造出来的,届时必定会让很多国家和机构参与其中。
但是,那是未来。
当研究还处在快速进展的阶段,其他的国家和机构想要参与其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
当舆论还在讨论要多久才能拥有虫洞技术的时候,强S波研究组已经准备进行验证了。
研究组上下都希望能够有实验发现,一个是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另外,有实验发现也就意味着,他们研究出了物质传送技术。
王浩也非常希望实验能够有发现。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只是对于新理论进行了说明,并表示未来希望能得到验证,并没有谈到马上就要验证。
主要是因为,实验是否有发现是不确定的。
如果实验有了发现,再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公开也不迟。
在实验准备阶段,研究组已经在太空同一位置释放了五次强s波薄层,后面的三次并没有进行能量传送实验,就只是派出千隼飞船进行观察。
最后一次则派出了新的飞船--千隼雷达船。
千隼雷达船,也就是常规千隼飞船上安装了精度非常高的雷达设施,依靠制造常规脉冲短波来对太空上的物体进行探测。
千隼雷达船在太空上航行的时候,能够对于五十公里范围内,超过五厘米的物体进行探测。
研究组对于设备改造也完成了。
设备设计的非常精细,在黑球出现位置的下部,放置了一个升降杆,下面则是强电磁设备。
实验开始以后,特殊制造的硅球制造好会放置在升降杆下方的设备中,设备内强电磁可以让硅球外层一直保持强磁特性。
当黑球制造出来以后,升降杆会把硅球在很短的时间内运送到黑球内,用时不超过1秒。
这一次实验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科技部门的徐老师亲临现场,军方也有两位老师来现场观看。
每个人都希望实验能够取得成功。
这也让陈蒙檬小组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如此费尽周折的进行实验,也是对于他们的理论进行验证。
若实验能够有发现,他们就真是一朝成名天下知,不只是成为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名字都会被载入人类科技史,成为历史巨星般的人物。
很快,实验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
设备周边做了很多安全措施,大部分人都进入防空洞等待,留下的也只有实验控制人员,他们都在有安全防护的位置。
于此同时,三颗高精度卫星对准了强S波薄层出现位置。
千隼引力飞船悬浮在二十公里外,千寻雷达船的距离更近,距离中心点只有十公里。
等实验开始以后,雷达船就需要快速朝着中心点航行,同时打开雷达设备,对中心点位置进行探测,看是否有物质传送过去。
对于太空来说,一个五厘米直径的圆球实在太小了,而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传送现象,很可能就只是极小部分进行传送。
那么要进行探测的难度就更高,检测还是需要依靠雷达船进行。
研究基地。
王浩和徐老师坐在一起,听了各部分的报告以后,他用力抿了抿嘴,沉静的命令道,“开始吧!”
他需要做的只是喊‘开始’。
王强负责一线的实验工作,他听到指示以后立刻宣布实验开始。
各部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设备内外全方位的检测,一切正常以后,就接通了内外的电路开关。
等所有内外电路开关打开,王强深吸一口气,喊道,“主线路接通准备!”
“3、2、1……”
“接通!”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看见了中心的空旷位置。
主线路接通以后,只过了不到两秒钟,空旷位置就出现了一团漆黑。
下一刻,强激光照射黑球。
与此同时,下方的升降杆猛的弹起,外表闪着银光的硅球被放置在黑球内。
黑球边缘明显能看到烟雾,还能看到闪耀的电光。
距离近的实验控制人员,还能听到‘刺啦啦’的响声,感觉就像是金属燃烧了一样。
在所有人的提心吊胆中,十秒的时间快速划过,黑球也快速消失在视野中,留在原地的则是一个冒着黑烟雾的升降杆,以及上面挂着的一块干瘪的物体。
“失败了?”
王浩盯着屏幕一皱眉头,旋即就惊喜喊道,“成功了!”
徐老师以及其他人都疑惑的看过来,眼神里散发的意思几乎就在说‘怎么就成功了?’
王浩没有解释,而是满是惊喜的站起来,问向旁边穿军装的人员,“快!”
“看一下雷达船即时传过来的信号!”
“那边应该已经检测到了!”
“——!”
()
温馨提示:把本网站s??????.???分享到Facebook脸书,麻烦您动动手指,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
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