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北朝帝业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北朝帝业:第一卷 关西新客 0052 长安难居

    贺拔胜和李泰在北华州城只逗留了一天,因见若干惠的确州务繁忙,所以在商讨计定之后便告辞离开。

    再上路时,贺拔胜便显得有些沉默,眉头暗锁,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

    李泰见他这副模样便发问道:“伯父是担心置换产业恐有侵夺之嫌,又与赵贵争夺水利,有碍乡亲情义?”

    之前在北华州城,他说动若干惠参与此计,并表示若能将洛水东岸开府梁椿的园业收取过来,那么从白水到商原便可以畅通无阻,凭着洛水所提供的水利,产业互补、物资的调度都大享便利。

    若干惠表示这件事交给他处理,最迟月中便可将梁椿的园业争取过来,他可以用别处面积更大的园业进行置换。

    贺拔胜摇了摇头,只是深深看了李泰一眼才开口说道:“我之前只觉得你小子虽有治业的巧智,但仍欠大事的触觉,将我家事托你能有磨练提携之效。但现在看来,我是错了。

    你既懂得刻木为版、更新条式,这是苏令绰都用智不及的巧妙,又懂得将此技法荐于若干惠保,岂会不懂此计于国政治的助益?”

    听到贺拔胜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李泰倒是松了一口气。

    但他还未及开口,贺拔胜却又说道:“你也不是衣食不足的寒素下士,能不知此法直献大行台的回报?却故作私计贪货的姿态,要留此业丰我家资。我自诩于你不失提携,却原来是拖累了你。”

    “伯父如此称许,我真是受之有愧。其实我内心里,也有公私两得的计议,既盼户里物资丰储,又盼用物之能可得大行台赏识。此法施用,有便官府,即便不直献于上,大行台久后必知。”

    李泰闻言后便笑语道。

    贺拔胜却是连连摇头:“他人告知与主动呈献,可是大不相同。我虽然短困于物,但也大可不必阻挡少辈前程而自肥!之前我确实怯言人事,但你既然有此才干,白于大行台,也是为国荐士!”

    “这大可不必、大可不必!”

    李泰连忙摆手说道,他倒不是客气,而是真的担心自己太早进入宇文泰的视线中:“伯父既然信我有才,也请相信我对前程自有一番规划。绝不会为了区区物利私计,放弃为国捐才的事业前程!”

    “喔?我倒想听一听,你对事业前程有什么出色规划?”

    贺拔胜听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致,策马靠近李泰作倾听状。

    “我自东州投附,当时初入,于官是一闲流,于乡是一新客。若非伯父等德长悉心眷顾,偌大关西竟无我立锥之地。伤情感触、历久弥新。”

    李泰深吸一口气,充满感慨的说道:“家君旧年险历河阴之祸,居乡以来便常告诫子弟,若无履大之才略担当,切勿贪慕一时之权势。门荫虽厚,终有竟时,当此道屈之时,宁浊于乡里、不逐于清贵……”

    “你耶是一个智慧高士……”

    贺拔胜有感自身,先是感慨一声,旋即又望着李泰笑语道:“这么说在你看来,此世仍有道屈未申之处?”

    “人各有计,请伯父容我心内浅留些许幽隐。”

    李泰闻言后连忙摇头,嘴上却说道:“大行台用士宽大,不以门资为至美。我今才器尚未可称秀于家门,贸然求进,纵然攫用一时,也难免折于风雨之患。唯自修省,筑基壮本,盼可长用于国。”

    说到底,李泰既不满足于做一个因门资获赏的清贵闲职,也不想做一个单纯的政务型官僚。

    未来西魏北周真正可以做大的前程,终究还在关西此方乡土。他如果太早进入宇文泰的霸府或者西魏朝廷,有了官职的牵扯拖累,做起事来反而不像现在这样便利从容。

    如果说之前还有些彷徨难定,那在跟贺拔胜出游一趟后,他的思路便更清晰,未来的事业基础不该预定在一城一地,而是在这一条洛水上。

    他首先要在洛水沿岸确立一个能够撬动、引导乡资乡势的乡情势力,然后再谋求入仕,将手中掌握的乡情势力与大行台给予的官职权柄相结合,那才能真正的在关西站稳脚跟。

    这样的思路,其实也不是李泰一人的专属。

    起码他所接触的贺拔胜、若干惠等北镇武人,都有这种扎根于乡土的需求和焦虑。如果说贺拔胜的情况还有些特殊,那若干惠的诉求就更直接。

    当李泰提出要沿洛水联合经营产业时,若干惠几乎不假思索的便点头答应下来。

    他未必就贪图这份产业所带来的直接利润,但眼下北镇武人的情况的确是不乐观。

    特别是在邙山之战后,亲信部曲们越打越少,而大行台对臣员的才能要求却越来越全面。

    军事上大行台已经开始着手大规模的整编关陇豪强,地方行政又是这些北镇武人的弱项。长此以往,只能越来越被边缘化。

    后世因府兵制而闻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已经算是北镇武人最后的群体性辉煌。等到北周建立,能老死的还算幸福,没老死的也被打包送走。

    经过这一番谈话,贺拔胜倒也不再觉得自己托以家事对李泰是一個拖累。

    虽然这小子明显的言有未尽,不知憋着什么坏主意,但贺拔胜倒也不觉得这算什么大事。

    他自己本就不是绝对的纯良之辈,便也不觉得循规蹈矩是什么不可或缺的美德。只要够醒目机灵、懂得言行所止,难道还得每天在心里默念一百遍“我爱大行台”?

    离开北华州后,他们也没有就此返回,而是沿关中平原北部的郑国渠故道往长安去。贺拔胜在京兆周边还有几处园业,循郑国渠故道前往长安则是李泰的提议。

    郑国渠是关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泾水注于洛水,横切整个关中平原北部,至今仍在发挥着农业浇灌的作用。

    只不过由于关中常年战乱频生,郑国渠也难免年久失修,河渠也因此变得断断续续,只有一些民间私修的堰埭仍然具有蓄水放水的功能。

    李泰行经这些堰埭便停留下来,将其水文地理详细绘写下来,并就左近乡里寻找乡人仔细打听这些堰埭的施工概况。

    贺拔胜见到李泰这些行为也若有所悟,便开口问道:“你是打算沿洛水修筑一些渠堰水利?这些事务费工费料可是不浅啊!”

    “事在人为。”

    有什么事情外乡来客也可操作、并且能够结好乡情,还不会触犯朝廷的禁忌?答案自然是水利。

    李泰入乡伊始,乡人们便受大户蛊惑、霸水斗争,水源便是农耕生产的命脉。他很早就有在这方面用功的想法和思路,但之前种种客观条件都不具备,也止于构想。

    现在有了贺拔胜和若干惠的产业和势力可作借仰,一些想法便也有了操作的空间。这种事情大有大的做,小有小的做,如果能够保证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

    眼下尚在收集资料、整理思路的阶段,李泰也就不言之具体。沿郑国渠故道考察一番,便同贺拔胜一起往南面的京兆而去。

    随着渭水渐近,乡野中的氛围也变得嘈闹起来。坞壁防戍等军事建筑较之别处更多,特别是在渭水一线,几乎每隔三五里便会有一处规模不等的营垒防戍。

    这些防戍有的已经荒置下来,有的则仍有兵丁驻扎,驻兵的族群种类也都各种各样。有的尚能安守于防戍,有的则成群在左近郊野游荡,像是在打猎,又像是在寻找目标的劫匪。

    同行贺拔胜的亲兵们也都变得严肃起来,一边策马疾行,一边手叩弓刀,随时准备战斗。

    “近畿风貌如此,有没有感到失望?”

    贺拔胜倒是气度从容,回望李泰笑语道:“关西适乱多年,杂胡丛生。多有贼胡不事耕织畜牧生产,唯有劫掠维生。或许称不上大盗,但也贼性顽强。另有诸边平叛俘获的生熟杂胡,也多就置京兆,战时为兵,闲时为贼……”

    李泰看着一路胡卒自他们一行侧方行过,一个首领模样的还在频频打量他们,似乎在斟酌是不是要动手,也真的是不知该要作何评价。

    原本他觉得华州城治安已经够差了,来到京兆才发现华州已经算是难得的良善之地。

    只看郊野这些游荡的强徒,他也不免感慨之前不打算到长安发展的念头正确。

    商原虽然也有土豪挑衅,但长安周边简直就是一个贼窝,凭他最初那点部曲势力,若来长安治业的话,可能早被这些豺狼一般的杂胡部伍吃干抹净。

    一行人渡过渭水之后,郊野间混乱的氛围有增无减,只有长安周边设置的几座兵城附近还算清静。这些兵城驻扎的可不是一般的杂胡部伍,而是禁卫六坊甲兵,对那些杂胡部伍还是颇具震慑力的。

    来到城郊,天色已晚,他们也没有直接入城,在就近城边一座贺拔胜名下的庄园留宿下来,休息一晚明天再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