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宋:正文卷 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存:赵宋是我的了(求月票!)
…
进了十一月份,李存所率领的左右两路共二十万大军,离黄河已经越来越近了。
而赵桓派去跟李存议和的大臣,是去一个,李存就扣一个,去两个,李存就扣一双,直到目前为止,就没有一个能回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唐恪、耿南仲等主张议和的宰执,对赵桓说:“恐因我大宋所派和议使身份太低,故而不得大乾皇帝重视,方一直未建功,不如遣一位亲王前去议和?”
听了唐恪、耿南仲等宰执的建议,赵桓想到了他文武双全的好弟弟康王赵构,觉得唯有赵构去议和,才能让李存停下伐宋的脚步。
于是,赵桓宣赵构觐见,并将他想让赵构去面见李存议和一事跟赵构说了。
一直在关注时事的赵构,哪能不知道,最近被赵桓派去李存那里议和的大臣,没一个能回来的?
因此,赵构很清除,这时候他去李存那里议和,很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赵桓心里很清楚,他让自己的好弟弟赵构去议和,其实就跟让自己的好弟弟赵构去送死差不多。
所以,为了让赵构放下包袱去跟李存议和,赵桓很难得的以哥哥的身份跟赵构说了很多,还让赵构放心,他肯定会帮赵构照顾好他的妃嫔。
另外,赵桓还赐给赵构大量的财物,甚至将当初赵佶禅位给他时赐给他的那条玉带也赐给了赵构。
老实说,这次就连赵构也不愿意去为赵桓分忧了。
首先自然是,这次去跟李存议和,真的是太危险了,用“九死一生”来形容都不为过。
还有就是,赵构的王妃邢秉懿怀孕了。
邢秉懿是朝请郎、南宋庆远军节度使、安恭简王邢焕之女,漂亮端庄不妒。
邢秉懿嫁给赵构时,赵构还是一个极不得赵佶宠爱的皇子,生活相当朴实无华,一点前途都没有。
可即便这样,邢秉懿仍然跟赵构共苦,如胶似漆,并且跟赵构的两个侧氏田春罗和姜醉媚相处得十分融洽。
只可惜,邢秉懿嫁给赵构这四年多时间里,一直都没能怀上赵构的孩子。
而且,田春罗和姜醉媚一共给赵构生了五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没能生下来。
如今,邢秉懿好不容易才怀上孕,赵构很可能会得到一个嫡长子。
所以赵构是真不想再去冒这“九死一生”的危险。
可赵桓已经找上了赵构,又恩威并施,赵构肯定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对此,赵构只能是悠悠地一叹,悔不该当初想要搏一搏在赵宋皇室当中的地位。
等赵构回到康王府,早已经得知了赵桓准备让赵构去面见李存的邢秉懿、田春罗和姜醉媚,一块迎了上来。
人离得很远,邢秉懿就无比关心的问:“陛下可曾收回成命?”
赵构摇了摇头。
见此,邢秉懿、田春罗和姜醉媚全都忍不住露出了悲伤的神情,康大宗姬赵佛佑等赵构的五个女儿,或是跟她们的母亲一样露出悲伤不已的神情,或是因年纪太小而茫然无知。
赵构不想气氛这么压抑,他用手指挑起邢秉懿的耳环,笑着说:“爱妃这耳环真好看……”
……
次日一大早,赵构就和知枢密院事冯澥等一起奉玉辂离开了东京汴梁城。
另一方面,李存害怕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再像去年那样跑得到处都是,不好抓,因此,李存按照陈箍桶给他出得主意,放王云回东京汴梁城去告诉赵桓,赵宋王朝若想议和,也不是不可以,但赵桓必须在十五日之内将割让河北、河东的诏书送到自己手中,自己才会再跟赵桓谈议和的事,否则,十五日后,自己必定再次率大军渡过黄河,兵临东京汴梁城下。
王云一听李存给得时间这么紧,赶紧快马加鞭南下去东京汴梁城请赵桓下割地的诏书。
不过——
李存智者千虑,也有一失。
让李存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因为他想要稳住赵桓,反倒是救了赵构一命。
王云南下后,正好遇到了北上的赵构、冯澥一行。
王云对赵构说:“情况已有变化,大乾皇帝必要割让河北、河东诏书方愿再谈议和之事,王云先回京城请陛下降下割地诏书,大王再去议和,方能成事,今去无意也。”
赵构一听,就停在了城北定林院,等着王云去跟赵桓请割让河北和河东的诏书。
……
随着王云回到东京汴梁城,东京汴梁城中的人很快得知,只要赵宋王朝愿意将河北和河东割让给大乾王朝,大乾王朝就愿意跟赵宋王朝议和。
这让很多人欢呼雀跃起来,尤其是那些主和的赵宋王朝的大臣,他们仿佛是取得了一场重大的胜利。
可是,对于李存想要赵桓下割让河北和河东的正式诏书,赵宋王朝的大臣们,又是争吵不休。
有恳请赵桓当机立断,放弃河北和河东换取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及和平的。
有认为河北和河东是赵宋王朝在北方的屏障,一旦弃之,则赵宋王朝永无宁日,赵桓这个皇帝也肯定从此以后无一日能高枕无忧。
赵桓让唐恪帮他拿个主意——实际上是想让唐恪来帮他背议和这个锅。
唐恪说:“不给河北、河东,则必来;给之,臣不能保其不来也。”
赵桓问了唐恪三次,唐恪都是这么回答的。
赵桓大怒:“卿是宰相,何不做出决断!”
唐恪知道他说出赵桓想听的话,代表什么,李邦彦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可赵桓说得也不算错,他唐恪是赵宋王朝的宰相,有些锅,他必须得背。
所以,沉默了一会之后,唐恪说:“今京师无山险关隘之固,只有一条黄河可做防御。然将帅无能,缺乏干城御敌之功。万一大乾举国而来,屯兵城下,臣恐社稷之忧不止河北、河东。陛下当权衡祸福轻重,独断而行之。宁失河北、河东,无使京师危而悔也。”
有了唐恪这番话,思来想去过后,赵桓召集文武百官,让他们投票表示,同不同意割让河北和河东。
——赵桓这是想让赵宋王朝的大臣一块背割让河北和河东这口大锅,免得这个责任最后全都归到他的身上。
结果,有包括耿南仲、范宗尹、吴开在内的七十名官员当场表态,支持割让河北和河东给大乾王朝,也就是主张弃地议和。只有何栗、梅执礼、孙傅、吕好问等三十几人认为不能割让河北和河东。
另外,还有十几个滑头,坚决不表态。
如此一来,皮球自然而然的就又踢到了赵桓的脚下。
赵桓不想做这个决定,可身为皇帝,身为赵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赵桓又不能不做这个决定。
没有办法,赵桓只能硬着头皮决定割让河北和河东以舒难。
于是,赵桓重新派遣赵构和王云,携带礼物前去面见李存,割让河北和河东请和……
除了派人去议和以外,赵桓君臣在军事上,又做了一定的部署。
除了早就在东京汴梁城四周设置好的四道总管,也就是东、南、西、北四个防区,赵桓君臣又部署宣抚副使折彦质率领十二万大军守卫河阳一带的黄河,部署宣抚使范讷率领五万大军守卫滑州、浚州一带的黄河。
为了以防万一,赵桓君臣又派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为巡按大河使,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前往黄河岸边巡视。
害怕前线的军人不效力,赵桓又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大量金银财帛,让李回带去犒劳守卫黄河的宋军将士。
赵桓君臣相信,他们做了这么全面的防御设施,靠着黄河天险,只要这小二十万守卫黄河的宋军将士上下齐心共同努力,肯定能将乾军挡在黄河以北……
……
十一月中旬,李存亲率左、右两路乾军抵达黄河。
之所以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李存下令将河北和河东被乾军打下来的地区的宋军全部扫清,同时,李存又安排了大乾王朝最优秀的官员来治理打下来的地区,使河北和河东被打下来的地区彻底安稳下来,而且为了彻底占领河北和河东,李存还布置了不少军队在河北和河东的要害之地布防。
这样一来,难免耽误了李存大量的时间。
后来,李存一看,再这么磨磨蹭蹭下去,就有可能会耽误自己全歼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干翻赵宋王朝了。
李存这才暂时没有继续和扫河北南部,率领大军绕过磁州那一片宋军布置重兵防御的地区,来到了河阳这片区域的黄河北岸。
得知李存亲率大军来到了黄河这里,折彦质不敢再守卫河阳了,而是果断的退至黄河南岸,与率领五千骑兵赶到黄河边上的李回相汇合。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宋军在黄河南岸扎营,乾军在黄河北岸扎营,两军夹河对峙的局面。
此时,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已经将宋军的情况全都给传送回来了。
基于情报部门探明的黄河南岸宋军的情报,不少乾军的将领都认为宋军准备得很充分,不能轻易过河,建议李存,让已经争战了很久的乾军将士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从长计议。
李存在看过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传递回来的情报了之后,教育一众将领:“分析情报时,要注重细节,不可片面,需知,你们所看到的情报上的每一个字,皆是前方情报人员以鲜血及生命所换得的。”
说完,李存就将武德司、亲军都卫府和军情处传递来的有关宋军将士的来源、组成、士气、装备、对乾军的恐惧程度等情报挑出来,让一众将领看,同时言之凿凿的说:“宋军虽众,然已多为惊弓之鸟,不足畏也。我加以虚声,尽取军中战鼓,击之达旦,其军必变。”
李存都这么说了,一众乾军将领哪敢不遵命?
这天晚上,乾军将士,按照李存的命令,在营中敲了一夜的战鼓。
折彦质担心乾军突然杀过黄河,命人一把火将河阳浮桥给烧掉。
此时,还有赵宋王朝河北、河东宣抚司的不少属官以及河阳的地方官没有逃过黄河,关键还有一万多匹战马没有逃过黄河,另外还有属于宣抚司的众多金银绢帛也没来得及运到黄河南岸去——仅被惊慌失措的宣抚司的人员抛弃在河阳黄河滩上的财物,就超过了一百万缗。
见此,乾军将士心下大定,也越发的佩服李存洞悉一切的目光。
转天,天一亮,李存就让吴璘派一支突击队从水浅的地方渡过黄河,然后在宋军的背后安营扎寨。
——早在刚到黄河岸边的时候,李存就让吴璘派人从清河界出发,前去探寻渡河之路,同时跟当地人打听,哪有水浅的地方可以直接过河。
结果,正巧现在是黄河的枯水期,黄河中有不少地方水都不太深,可以涉水而过。
张宪接到吴璘的命令了之后,带着本部的破敌军悄悄的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过河,然后按照李存的指示,在宋军的营寨后面扎营。
正像李存所“分析”的那样,别看折彦质手上拥有十二万大军,但这些人马大多都是从河北和河东溃败而南逃的惊弓之鸟,另外还有不少一仗都没打过的新兵。
这些宋军将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折彦质是西军宿将,他是种师道临终之前推荐给赵桓的大将,算是种师道的接班人。
而且,折彦质是宋军中少有的几个敢跟乾军正面交战的将领。
可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折彦质,对现在宋军的情况实在是太了解了,知道他自己手上的这十二万人马,只剩一个空架子,根本无法打仗。
因此,见乾军在其背后扎营,折彦质以为乾军已经全部渡过黄河,急忙率领其直接指挥的中军往南撤退。
其他各路宋军,见主帅跑了,全都不战而溃。
就这样,被赵桓君臣视为固若金汤的黄河防线,不攻自破。
跟折彦质一块守卫黄河的李回,听说乾军过河了,也急忙往南逃跑。
当李存的双脚再一次踏上黄河南岸的土地,看见到处都是宋军扔下的旗帜、粮草、辎重、金银绢帛,李存霸气十足的说:“赵宋的江山社稷是朕的了。”
李存身边的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听见李存这让他们无比激动的话,纷纷山呼:“万岁!万岁!吾皇万岁!”
见到这一幕,那些被李存丢进观光团中的原赵宋王朝的官员,不少都长吁短叹,有些人甚至痛不欲生。
这些人跟在李存身边有一段时间了,无不清楚,李存这个人,从不狂言,甚至平时言行都非常保守,很少将话说满,所以,如果不是李存拥有十足的把握,李存不可能说出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是自己的了这样的话。
关键,李存说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存这次南下带来了二十万百战精锐大军,其中仅骑兵就差不多有八万。
面对这么多百战精锐,宋军就算是在巅峰时期,都未必能战胜得了,更何况,宋军的精锐已经被乾军给打成了惊弓之鸟。
关键的关键,东京汴梁城在北边唯一的天险黄河,这么轻易的就被乾军给过来了,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如果快马加鞭,这八万精锐骑兵,一天就能杀到东京汴梁城。
赵宋王朝肯定没机会了……
……
……
求月票!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