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之后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大明之后:正文卷 第四十五章 图谋新泰

    这封以孔老夫子名义写的信,算是朱颐垣和宋琏合作,他出了思路,宋琏写的,然后朱颐垣又嫌他写的太过文绉绉,让他改的白话一点。

    宋琏也是欣然同意,并没有多余的话。

    这位向来心高气傲的复社名流,对比自己小了十岁的朱颐垣,言听计从,这要是让他爹宋继澄看到,都会啧啧称奇。

    而这一切都源于刚刚进门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宋琏过来打听朱颐垣的下一步动作,看看他们怎么配合才好。

    由于走得急,又出了汗,宋琏口渴,就随意对屋子里的一个小家伙道:“去,给我倒杯茶。”

    他吩咐之后,这个小家伙一动不动,眼皮上翻,仿佛没听见。

    宋琏忍不住好笑,“好大的脾气?你这么当小厮,就不怕朱公子不要你?”宋琏是嘴上说说,也没当真,他起身要去自己倒茶。

    这时候小家伙看了他一眼,随后提着水壶,给他倒了一杯茶,然后递给宋琏,说道:“请用。”

    宋琏也没说什么,接过来就要喝。

    此刻小家伙突然呵呵道:“先生虽然读过书,却也不知礼。”

    宋琏越发觉得好笑,“小子,我怎么不知礼?你倒是说说看,我洗耳恭听。”

    小家伙只是淡淡笑道:“你这么称呼我,就是不知礼。”

    宋琏还想询问,这时候朱颐垣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几张告示,递给了小家伙。

    “王环,麻烦你送去给几个村子,一个村子一张,是有关抢收粮食的,快去快回,别耽误了。”

    王环欣然接过来,迈步就跑,没出去几步,到了门口,又停下来,扭头对宋琏道:“瞧瞧,我就说有人不知礼!”

    说完这一句,小家伙撒丫子就跑。

    宋琏愕然瞪大眼睛,朱颐垣也微微皱眉头,“这是?”

    宋琏略显尴尬,还是把刚刚的经过说了一遍儿,朱颐垣听完,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小子记性还不错。”

    宋琏好奇道:“朱公子,能不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教他的?”

    朱颐垣点头道:“这小子叫王环,前几天还立了功,我让他过来,给我当个送信的传令兵。他是穷苦人家出身,过去一直给地主放羊,家里一个姐姐,在地主家里当丫鬟。他过来之后,就把伺候人的那一套都拿来了,又是端茶,又是倒水,在旁边毕恭毕敬站着,我就跟他说了两句。”

    宋琏一怔,这也平常,他家里就一堆仆人,便问道:“说了什么?”

    “我告诉他,我们是子弟兵,讲的是官兵一致。职位有高低,贵贱无差别。我让他过来,他就是义军的一员,不是谁的奴仆小厮,谁也不用对他吆五喝六,颐指气使。说话要客气,尤其是初次见面。让别人办事,要用请,劳烦,得到了帮助,要说多谢一类的话。对每一个都要做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朱颐垣说完之后,宋琏大为震惊,良久无言,无奈缓缓道:“这么说,我确实是失礼了,真是惭愧。”

    随后他困惑道:“朱公子,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为何要如此,难道尊卑上下这些东西,就真的不对吗?历代儒家讲究礼法没错,但也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对待普通百姓,还讲什么礼法?”

    朱颐垣点头,“确实如此,只是存了尊卑上下,又怎么指望百姓真心拥戴,一起抗清呢?”

    “这?”宋琏沉吟道:“历代向来如此,对百姓激之以忠义,奖之以钱帛,赏罚分明,也就是了。”

    朱颐垣哈哈大笑,“如今大明失去两京,与亡国何异?忠义二字,能有多少用处?至于钱帛,赏罚?总要有钱才能赏,有权才能罚啊!”

    宋琏大为惊讶,“朱公子,你说忠义不管用,赏罚也不行。那你如何抗衡清廷,又怎么恢复聚拢人心,恢复山河?”

    朱颐垣笑容不减,问道:“小宋先生读书很多,自然明白天下大同吧?”

    宋琏笑道:“这是我五岁就会背的,如何不知?”

    朱颐垣笑道:“我以为天下大同也不过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代文人,都有论述,小宋先生比我清楚。我们以更好的生活,更公平合理的家国天下,赢得民心,还不够吗?”

    朱颐垣感叹道:“自万历后期开始,吏治崩坏,党争迭起,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以至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举事,中原沦为修罗地狱。又有八旗鞑虏,扣关神州,肆意屠戮……种种苦难,落到百姓身上,民生之难,难以生存。求活,求生,求吃饱,求穿暖,这难道不是天下亿兆百姓的心声吗?”

    “自古以来,讲究得民心者得天下,难道这条路错了吗?”

    朱颐垣笑着问道。

    宋琏却是瞠目结舌,来到之后,虽然和朱颐垣谈过几句,但毫无疑问,这一次是最深入,也最震撼的。

    在这个最糟糕的世道,涌出最美好的追求。

    天下皆恶,我独善良。

    天下皆要杀人,我独活人。

    做到了这一步,百姓又怎么会不拥戴?

    宋琏似乎恍然,怪不得朱颐垣会花大力气劝说韩奶奶,会教导王环不卑不亢,会看不过去孔家……

    “朱公子,你讲的都对,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啊!”

    朱颐垣点头道:“小宋先生说得没错,只是不知道小宋先生愿不愿意做个见证人呢?”

    宋琏迟疑少许,拳头握紧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应承下来,宋琏也不问自己老爹如何,反正他担负起朱颐垣文书的工作,针对孔家的信件宣传,都是他参与拟定的。

    都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可没有书生的造反,同样不成。

    就像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就是没有得到优秀读书人的辅佐,建立不起来自己的根据地,像是浮萍一样,只能四处乱窜,充当流寇。

    终归败亡。

    朱颐垣也是跟这几位打了交道,才真正意识到这些读书人的能量,他们的一篇文章,士林传颂,一个观点,很快就能传播各地。

    赵士哲给孔府写信,请他们爱惜百姓,不要多收田赋,山东士林齐声赞同。

    至少表面上是赞同的,而且孔家少收点,老百姓也不见得就少交了。

    宋琏撰写的内容,更是辛辣讽刺,传播速度比赵士哲还快,尤其是兖州各地,受不了孔家压榨的读书人,纷纷以此为据,鼓动百姓,抵制孔家的田租。

    朱颐垣想要的风浪,终于起来了。

    “朱公子,我刚刚收到了消息,孔府派遣家丁,前往新泰。”宋琏急匆匆告诉朱颐垣。

    “新泰?”朱颐垣眉头一皱,“新泰紧挨着莱芜,也是抵制田租最厉害的地方,孔家肯定要拿新泰开刀。他们把爪子伸出来,必须斩断。奈何我们的兵马草创,想要到百里之外攻城略地,只怕还有些难度。”

    宋琏微微一笑,“朱公子,假如新泰的县令能主动开城呢?”

    朱颐垣一愣,“莫非?”

    宋琏喜滋滋道:“现在新泰的知县叫朱光,他本是济宁的知州,原本是想弘光陛下派兵北上山东,奈何援兵不至,孤立无援,只能归降巡抚方大猷。方大猷招抚了济宁等地,就把朱光扔到了新泰当县令。”

    听到这里,朱颐垣大喜过望,“如此说来,要请小宋先生去和朱光联络了。”

    宋琏道:“用不着,老宋已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