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洪武生存指南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洪武生存指南:第二卷:海上粮道 第087章:轮船

    第一批运粮船队最终在五月初三这天返航。

    去时总计318艘大小船只,散去中途八座灯塔港口一部分,往返之间难免出现大大小小事故淘汰一部分,确认明州这边不太缺少船只后留在了胶州一部分。山东外海也有渔场,打算就近捕鱼补充口粮。

    总之,最终返回明州的船只,只剩下207艘。

    朱塬更关心的还是人。

    来回往返这一趟,运粮船队总计只损失了37人,若是几百年后,这算大事,但当下,却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要知道,返回时,运粮团队已经远远不只是离开明州时的13000余人,而是又多出了足足2.1万人。

    担心山东生乱,又确认明州这边能够养活,老朱亲自下令,将部分流民迁移到浙东,由营海司负责安置。

    这批人基本都是第一次出海,之前还经历了饥荒战乱,身体素质普遍很弱。

    然而,凭借海军都督府和营海司在方方面面细节上的精心准备,运粮船队堪称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迁移转运任务。

    除了人口,运粮船队还带回了一批物资。

    主要是10船木柴、7船煤炭、3船铁矿、3船水晶和1.6万斤的麻料。

    看似不少,相对于总计207艘船,其实又不多。

    其中木柴是朱塬没想到的,不过,这边还真是很用得上。

    至于7船煤炭,大概估算能有30多万斤,乍一听不少,但不说‘吨’,哪怕换成100斤制的‘担’,其实才3000余担。

    主要还是这次准备时间不足。

    康茂才同样调遣了两万流民到沂州挖掘煤铁矿藏,下一批运粮船队返回时,应该能带回更多。

    第一批运粮船队顺利返航的同时,明州这边,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一次海捕行动。

    营海司和海军都督府共同引导之下,更大规模的官方与民间捕鱼船只,总计达到3700余艘,陆续出海,跟随大黄鱼群展开捕捞。嗯,准确说,大部分是捕捞,还有也不算小的一部分,是海钓。

    网具依旧不足。

    通过试验确认海钓方式有效且效率并不算低之后,营海司郎中姚封带领工匠团队开始没日没夜打造鱼钩。

    不是后来那种精致小巧的鱼钩。

    这年代的大黄鱼,还是那句话,两三尺的长度非常普遍,因此,鱼钩也非常大,宽度足有寸余,打造起来非常方便。而且,就算鱼钩再大,消耗铁料终究远远不如渔网对麻料的消耗,哪怕是上等精炼的钢材,也不会出现材料捉襟见肘的情况。

    除了大黄鱼钩,确认这年代明州外海鲨鱼很多之后,朱塬还特意吩咐打造了一批鲨鱼钓钩,并组织了专门的捕鲨团队。

    不说其他,一头丈余长的鲨鱼,那就是六七百斤的鱼肉。

    都是口粮。

    至于保护动物……

    这年代,人类还没有任何灭绝一种生物的能力,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各种泛滥,脑抽了才会保护。

    参考之前南下海捕的相关数据,营海司预测,直到六月中旬大黄鱼汛结束,官方和民间两部船队,预计收获总量最低30万担,若是接下来一个半月能少些风浪,达到50万担也不是没有可能。

    其中官方和民间鱼获还是大致各半。

    朱塬依旧打算放开了收购,而且按照之前公布的每担一贯的价格。按照最低30万担鱼获估计,其中一半来自民间,渔民出售其中三分之二,营海司就将支出10万两白银。

    不多。

    还是看情况,第三批运粮船队增加10万担鱼获肯定没问题,若是收成好,比如达到50万担总量,官方拿下40万担,除了10万担留下自用,额外还能发往北方30万担。

    肉类含有热量肯定是高于米粮的。

    到时候,30万担烘干咸鱼,完全可以抵得上30万石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

    按照明军每日2升米粮的供应标准,多出30万担鱼肉,足够50万大军吃一个月。

    无论任何时代,战争,打得就是一个后勤。

    曾经如何,朱塬记得不是太清楚。但,这一次,朱塬也相信,正是自己顺利开辟出了海上粮道,让老朱对北方的部署做出了改变,不再如原时空中那样步步推进,而是在粮草得到足够保证情况下,打算一鼓作气,彻底灭掉元廷根基。

    结果如何,还未可知。

    然而,无论怎样,相较曾经,历史必然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

    时间来到五月初六。

    进入五月,本来之前稍稍放松的朱塬又陷入了更加连轴转的状态,除了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海捕,第一批运粮船队返回,如何安置新到的2.1万流民,也是个大问题。

    已经进入梅雨季节,至少,要让人有个落脚地方。

    其实也是有的。

    这些人当下基本都住在船上,哪怕不习惯,至少也能遮风挡雨。但返回的粮船要尽快进行保养,也不可能总让人占着,而且这些人终究还不习惯船上生活,即使有严格的管理,从返航开始到现在,还是发生了一些大大小小诸如火灾之类的事故。

    既然如此,之前的造城计划,朱塬就打算提前。

    定海城西,甬江南岸。

    因为朱塬的决定,陈山北麓最近几天迅速进入了施工状态,朱塬赶来时,这边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经过统计,抵达明州的流民具体人数是21926人,分为5113户,于是,营海司在这边划出了1022亩地块,每户两分地,按照统一的三间正房加东厨房西厕所的归置,建造房屋。

    当然,暂时还是只能建造泥坯茅草房。

    砖石成本太高,就算营海司能供应,也没那么多时间。

    再就是,这边丘陵地势,把高处铲平,泥坯材料也就足够,比开山要简单容易太多,营海司会统一采购供应用于建造屋顶的木料、茅草、毡布等等。

    同时,提供口粮。

    回到这个时代,时间长了,朱塬总发现,自己作为商人的一面,在人事领域,很难有什么发挥。

    曾经需要为了工资和员工斗智斗勇,需要为了安排加班和员工斗智斗勇,需要为了升迁调度和员工斗智斗勇,在这个时代,都不需要!

    只要管饭,什么都干!

    只要管饭!

    安排两万多人自己建造自己的家园,营海司需要提供的最大头,就只是口粮。以至于,朱塬私下偶尔想着,是不是再多收点,每户弄一份按揭协议,毕竟土地、材料之类,也不能白给吧?

    到底还是算了。

    积德。

    毕竟只要落了脚,安顿下来,这批人以后就全是营海司下属明州海洋发展集团的员工,而且还是这年代的员工,管饭就会干活,若是能稍微多给一些,更是感恩戴德。

    就像当下。

    朱塬今天一大早过来,本想深入走走看看,但没走多久,一路各种拖家带口跑来跪谢的,让他无法再继续下去。

    这样走一遍,自己的血条大概一上午就要跪没了。

    薛戍更早就来到这边,跟着朱塬一起来到划定的聚集区边缘,忽然笑着道:“百姓还是明眼的,翰林,你之前说自己不在意,其实也是在意的,对否?”

    朱塬看了看有些阴郁的天色,期望不要下雨,闻言依旧摇头:“我不在意。”

    薛戍:“……”

    朱塬再次袖起手,看了眼旁边的薛戍,说道:“其实,我劝你也不要太在意,这样反而能做更多事情。”

    薛戍顿了下,脱口一句话:“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朱塬一笑,说道:“你悟性很高,不过,这句话可不适合这么说出来,除非你想害我。”

    《道德经》这句话里的‘圣人’,往往指代的是龙椅上的那个。

    薛戍看着朱塬说完就钻进了旁边轿子里,他对此从最初的一些反感已经到当下习以为常,还凑过去,等随人抬起了轿子,亦步亦趋地跟着,主动伸手过去把轿帘撩开,看向轿内少年:“翰林,吾近日越发好奇,你究竟从何而来?”

    朱塬刚捧住一起跟进来的麻袋姑娘腰身,见状暂时放手,笑道:“你是想听‘我从来处来’呢,还是‘我不告诉你呢’,又或者,‘不该问的别问’?”

    薛戍:“……”

    这三个不是一样么?

    朱塬见他模样,朝身后示意:“去做事吧,做好了今年一年,你就能从从七品的下县知县直接升到从六品了。”

    薛戍道:“下官……其实也不在意这些。”

    朱塬竖起手指摇了摇:“你要在意,既然心怀天下,就该想着爬更高一些,这样才好造福更多百姓。”

    薛戍顿了下,以前,还真没想到这一点。他不是刘琏那样的执拗人,被朱塬点悟,边走边拱手:“下官记得了,翰林,下官就不送了。”

    朱塬于是放下帘子。

    又把自家小麻袋捧过来,脑袋埋过去。

    已是初夏,蔺小鱼虽然还是宽大的外袍,把内里身材藏得严严实实,但衣物却也轻薄了很多。

    舒服。

    感受着自家小官人动作,蔺小鱼小心地搭住男人肩头,痒痒了,还笑一下。

    声音脆脆的。

    蔺小鱼知道自家小官人喜欢听自己笑。

    回到甬江北岸。

    朱塬看过最新造出的一架水力锯台,又转向锻造区域,这边还在大批打造鱼钩。

    姚封迎过来,说起工坊这边刚刚做出了一套全新的起网设备。

    使用轴承的那种。

    轴承之所以在后来被称为‘工业关节’,关键就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摩擦,大大节省各类机械运转所需要的力道。

    海捕,最重要的一个起网环节,当下最大的对网,动辄需要一二十人一起人力操作,这其实就是一种浪费,因此,朱塬之前特意吩咐,让姚封负责研发更好的相关设备。

    无论是起网,还是其他。

    于是又过去看。

    还当场让人下水演示了一番,果然,同样的适配500料海船的大对网,若能每船安装两台类似起网设备,可以将起网时的人力需求降低到10人以内。

    典型的生产力提升。

    吩咐姚封尽快安排制作更多成品,今年夏汛时间不多,那就把主要心思放在试验和完善层面,尽可能做到最好。然后,明年开始大规模普及。

    聊着聊着,朱塬还产生了一个念头。

    是不是可以利用轴承制作一种全新的轮船。

    轮船,顾名思义,有轮子的船只。

    乍一听似乎挺高端,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轮船,只是因为操作起来其实没有那么方便,并不如帆船普及。

    朱塬相信,如果轮船关键的运转部位,桨轮,如果能换上更加省力且耐磨的轴承,相比传统使用类似车辆铜轴或瓦轴作为转轴的那种轮船,效率必然更高。

    既然是营海使大人吩咐,姚封当场找来了一些造船大匠,大家一番讨论就确定下来,打算造一艘200料的小船试一试。

    当下人力不缺,材料也不缺,做这些小尝试,还是无关大碍的。

    确定200料的小船,也是朱塬定下。

    不是没有工匠提议直接造一艘500料的轮船,朱塬就觉得没有必要,当下又没有蒸汽机,轮船太大,反而也不实用。

    两百料,如果能够成功,其实可以推广开来,作为海军巡船。

    毕竟相比传统的桨橹,可以想见,使用了轴承的轮船,操作起来会更加轻松省力,速度也会更快,而且,也不受风力的限制。

    非常适合作为巡视船只。

    再就是,朱塬更进一步联想,提前积累一些机械轮船的建造经验,算是为将来做准备。

    蒸汽机船。

    朱塬这段时间一直在整理记忆中的知识,因为老朱吩咐他编写的那些教材暂时不要推广,这反而让朱塬放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也不限于哪个年级段的知识。

    连《拼音字典》都做了一份。

    朱塬打算游说老朱推广拼音,让识字门槛变得更低。

    这是后话。

    总之,整理记忆的结果是,朱塬越来越觉得,蒸汽机,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以制造。

    当然了,大规模批量化的工业制造,任重道远。

    但,如果想要制造一台蒸汽机模型,毕竟原理非常简单,再加上可以动用的无数人力和物质资源,做到这件事,并不困难。

    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