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都市言情

1980我的文艺时代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当代》的日子 第171章 布道者

    中戏80级表演班的成材率算是高的,至少以林为民看来,有不少脸熟的面孔,而且还有江文这种混成腕儿的。

    林为民今天来给学生们捧场,算是让江文在学校里结结实实出了一把风头,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也很高兴,下午请林为民吃饭的时候还特意叫来了几个学生,其中就有江文。

    没有后世所谓酒局混资源的靡乱,就是老师们把几个认为有潜力的学生介绍给林为民,混个脸熟。

    林为民作为中国戏剧界泰山北斗万先生的弟子,自身在戏剧创作上的成绩同样非常突出,让这帮学生们跟他认识认识肯定有好处。

    这些学生当中除了有表演系的江文,还有几个79级导演系的。

    后世人们经常起燕京电影学院78级导演系出的第五代导演,但很少有人提及中戏79级的导演系。

    这个班同样成材率很高,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活跃在体制内和戏剧舞台上,所以在大众当中名声不显。

    比如林为民抄来的那个小品《杨白劳与黄世仁》,原本小品里的导演角色,就是79级导演系的学生娄乃鸣演的,她当时属于客串,本身就是导演。

    还有跟文研所的同学王小英名字很像的王晓英,也是后世国内戏剧界的重量级人物。

    和和气气的吃了一顿饭,林为民总算走出了中戏的校园。

    又一个周末,林为民如约来到燕京师大。

    燕京师大地处北太平庄,八十年代初,还没有三环路。

    不远处的远望楼宾馆已经算是高楼,孤立在那,再往北就是菜地。

    张建军带着两个同学特意站在门口接林为民,几人进了校园,跟中戏位于胡同里的校园相比,燕京师大的校园宽阔太多了,路上学生来来往往,朝气蓬勃。

    “林老师,这次邀请您来本来是想让您给我们中文系做个演讲的。没想到消息越传越广,不光我们本校的学生,连外校的学生也来了不少,所以我们就临时把演讲地点改在了学校的礼堂。”

    张建军在路上跟林为民解释着。

    张建军他们是燕京师大中文系的学生,之前邀请林为民来演讲也是以中文系的名义。

    等跟林为民约好之后,回到学校肯定要跟系里打声招呼,还得向同学们宣传一下。

    这个时候,燕京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有人听说林为民要在燕京师大做演讲,立刻呼朋引伴、三五成群的跑到了这里。

    再加上学校里听说了这个消息的其他系的同学,大早上就把张建军他们借来的阶梯教室挤的水泄不通,教室里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眼看着教室已经满了,来的人却越来越多,张建军他们只好临时想办法,借来了学校的礼堂。

    师大的礼堂规模跟首都剧场差不多,只是装修比不上剧场,有了礼堂来参加演讲的学生们总算是有了待的地方。

    林为民刚一走进礼堂,迎面一阵巨大的声场将他笼罩。

    “这是来了多少人啊?”他不禁问张建军。

    张建军摇头道:“没数过。不过我们学校礼堂能装一千五百人,看现在的样子,肯定超过一千人了。”

    林为民看着礼堂还在进人,一千都打不住,这场面有点大啊!

    这个年代的文学爱好者群体实在太过庞大了。

    一路走向主席台,有跟张建军相熟的同学看到他们几人领着一个高大的男子,气质卓尔不群,又不像是学生样。

    立马朝张建军喊道:“建军,你身边的就是林老师吗?”

    “是啊!”

    张建军只答了一声,乌央的周围学生似乎炸开了锅。

    片刻后,林为民只感觉眼前的人浪向着他的方向汹涌而来。

    窝草!

    林为民赶紧撒丫子朝主席台跑去,还好他此时离主席台很近,三步并做两步便跑到了主席台。

    身后学生们形成的人浪这个时候也在翻涌着,声音喧闹。

    “大家别挤!别挤啊!”

    张建军他们拼力维持着纪律,用身体做人墙挡住汹涌的人群。

    眼见下面越来越乱,林为民来不及走侧边的台阶,直接翻上主席台。

    大声疾呼:“同学们!我是林为民,大家冷静一点!都不要动!都不要动!”

    上千平的礼堂内,人声嘈杂,林为民的声音并没有多大,但他站在台上,吸引了不少学生的注意,大家望着讲台上站着的林为民,从靠近主席台附近的学生们开始,慢慢停止了喧哗,人浪的汹涌也逐渐平复下来。

    张建军等人急忙走上主席台,将已经扯好了线的话筒给林为民拿过来。

    “喂喂喂!”林为民试了试话筒,偌大的声音通过功放传遍了礼堂,礼堂内的学生们终于彻底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林为民!呵呵,大家的热情我刚才已经感受到了,现在请各位同学都坐下吧。没有座位的同学可以跟身边的人挤一挤,挤不下可以坐在腿上,当然了,我指的是同性之间。”

    底下的学生中发出一阵哄笑,礼堂内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们也开始有序的坐了下来。

    林为民见气氛差不多了,拿开话筒对张建军说道:“就不要介绍和报幕了,我直接开始吧。”

    张建军点点头,刚才的事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个时候只有林老师能指挥得了台下汹涌的学生们,环节能省就省,最主要是安全。

    沟通好之后,林为民见学生们都坐的差不多了,礼堂内恢复了肃静,门口还时不时有人进来,他手里拿着话筒道:“那我就开始了!”

    “这次我是受我们燕京师大中文系的同学们的邀请,来到贵校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文学创作方面的内容。

    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可能很多人也不是中文系的,大家就勉强听一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我讲完之后举手提问。”

    林为民说完这番话,停下来看了看底下的众多学生,大家的表情异常认真。

    “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要借由前两个月在《当代》第一期上发表的几篇文章说起。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和于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大家都看过没有?”

    随着林为民的提问,底下的学生们齐刷刷的竖起胳膊,一眼望去如同郁郁葱葱的树林。

    “好了,大家都放下吧,看来大家都是《当代》的忠实读者。”

    底下的学生们发出笑声。

    “大家看过这两部,应该都能发现这两部作品与现今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有着很大的不同。我曾经在这一期的编者按当中提到过一个概念——先锋文学,用来形容他们的风格。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觉得我在故弄玄虚。

    包括前段时间我在《文艺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大家应该有所耳闻,赞同者、批评者皆有,而在批评者当中有一波人所持的观点就是,他们认为马原和于华,准确点来说就是马原,他写的东西压根不能称之为,都是我为了给《当代》和我自己塑造一种权威形象而硬推出来的四不像。

    可能包括很多在场的同学们,在初看马原的作品时,也会因为陷入他的叙事陷阱而感到恼怒。

    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今天在这里,我想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交流所谓的先锋文学到底指的是什么。”

    林为民说到这里,底下出现了些许的杂音。

    《当代》1983年第一期当中最红的当属何云路的《新星》,其次便是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年轻人对于新鲜的东西接受度总是出奇的高,大部分人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但仍有不少人对于马原这种重形式和结构的文风很反感,认为他脱离了文学的本质,变成了一种文字游戏。

    传统的“观”正在受到挑战。

    林为民没有理会台下的杂音,他表情淡定,语调不急不缓。

    “首先我们来谈谈何谓‘先锋文学’?

    先锋这个词大家很容易理解,带上‘文学’两个字又作何解呢?

    要想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我们需要来分析分析马原的这篇《冈底斯的诱惑》,弄明白了这篇文章,我们也就是弄明白了先锋文学的特点,明白了什么是我所谓的先锋文学。

    在《冈底斯的诱惑》里,它实际叙述了几个看起来似乎互不关联的故事。

    一个故事讲的是老作家在经历,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陆高和姚亮看天|葬的过程,最后一个故事讲的是藏|民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

    在结构上非常独特,几个故事没有什么关联,他们单独成立又串联在同一篇中。故事的线索也很不明确,往往突如其来,倏然而去。事件常常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或者在过程上,或者在结果上进行某些省略。

    马原虽然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但又没有通常中故事的那种烘托、渲染和结构,这样就在悬念和结构之间制造一种反差效果,有意识地对读者的期待心理造成失落感。

    马原在叙述方式上也很独特,他不停地转换人称,人称就代表了视角、代表了人物的行为和感受,在叙述老作家的时候,他用的是第一人称直接叙述;在叙述穷布的时候,用的是第二人称间接转述;在叙述陆高、姚亮看天|葬的经历和顿珠、顿月兄弟的故事时,他又运用了正面叙述的方法。

    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纯的客观描述和主观抒发,又和读者保持着密切、自然的联系,类似于一种道听途说的神秘感。”

    分析完《冈底斯的诱惑》林为民看到台下不少学生的脸上一脸茫然。

    八十年代虽说文学爱好者众多,但更多的是从众的、肤浅的爱好。

    台下的大部分学生其实是来见文学偶像的,难道偶像在台上不应该像那些来学校交流的诗人一样,激|情澎湃的朗诵着自己的或者是别人的作品,高谈阔论人生、理想、世界这些宏大的命题吗?

    林老师你逮着一篇给我们来分析,是真拿我们当中文系的学生了?

    林为民没有人前显圣的打算,这次是应中文系的邀请来的,讲的也是文学创作的事,有文学爱好者来听,他欢迎,但让他为了迎合大家讲一些看似高大上、实则空泛无力的内容,实在没必要。

    这两年他看多了在大学校园里装逼的所谓作家、诗人,所到之处学生们云集景从,奉若神明,看着可能很爽,但真没必要。

    靠着文学吃饭的人,把文学弄上神坛,最后只能靠着别人的供奉吃饭,不可怜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生涩的概念和新奇的内容广泛传播出去,让广大读者逐渐接受并喜爱,这样难道不是更好吗?他今天来就是这个目的。

    先锋文学的概念对于很多文学爱好者来说,仍是陌生的,尽快的让大家了解这种风格,对于广大的青年创作者来说,是有莫大的好处的。

    林老师作为将马原、于华等这些先锋文学作者推向大众的幕后推手,觉得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析完了《冈底斯的诱惑》,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悟到了没有,先锋文学实际上是有几个重要的特点的。

    第一,他在文化上的表现形式大多时候是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者的创作已经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第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放弃象征意义模式,可以使用戏拟、反讽等等写作策略。”

    林为民讲完这一段,台下的很多学生们更茫然了。

    《冈底斯的诱惑》不少人都看过,可他们怎么感觉自己跟林老师看的不是一个东西呢?

    林老师,你好歹顾及一下我们的感受好不好。

    大多数人的表情茫然,可仍有一小部分真正爱好文学,并愿意为之钻研的学生理解了林为民所讲的概念。

    先锋文学,原来是这么回事!

    第三更。

    (本章完)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