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当代》的日子 第736章 再装还能装几年呢?
第736章 再装还能装几年呢?
广播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全版权运营中是一个非常小的细分领域,但国文社如今切入的角度最好的地方是在于时间。
九十年代中期,CD机在国内还没有流行开,除了老一辈儿的人,大部分有听广播习惯的国人正普遍经历由广播到随身听的习惯转变。
大街上2块钱一盒的盗版磁带随处可见,音像门市部、音像专柜、音像店里十几二十块钱的正版磁带也有无数听众买单,很多音乐磁带动辄销量几十万、上百万盒。
一鲸落,万物生。
文学由八十年代的巅峰不断走下坡路,并非是文学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人民的娱乐手段正在不断的丰富着。
《悬崖》广播连续剧首批磁带只制作了1000套,而且定价低廉,一盒磁带只要4块钱,快跟街边盗版磁带一个价了。
好在市场的反馈足够迅速,短短几天时间之内,1000套磁带便销售一空,天天畅听再次委托厂家制作了2000套磁带,又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售罄,这还仅是在燕京一地。
有了这个结果,《悬崖》的广播连续剧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向全国范围内铺货了。
小刘刚从林为民的办公室出来,林为民看完了他整理出来的表格,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吩咐他制作3万套《悬崖》的广播连续剧快速向全国铺货。
此前燕京地区销售了3000套广播剧,每套定价32元,就是9万6千元,刨除了成本之外,天天畅听的纯利润只有1万4,还不够前期投入成本的。
全国铺货3万套,销售额和利润都扩大10倍,不仅覆盖了成本,能赚个六七万块钱。
算完了账,小刘安心了。
少是少了点,但总归是赚钱的。
而且看燕京前两周的销售火热程度,全国3万套是肯定打不住的。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小刘为天天畅听这家他从头到尾参与创立的广播剧制作公司的发展而开怀不已。
“破300万册了?真快啊!”
“是吧?不过比《千与千寻》还是差了点意思。”
“《千与千寻》那是特例,小孩子看的读物,一旦受到认可,销量都很恐怖,《千与千寻》现在销量都过1300万册了,去年年底才破1000万册,今年大半年又卖了300万册,全年400万册不费劲,根本没法比。”
忙了一下午工作,眼看着要下班了,小刘终于有时间休息跑到了隔壁编辑室串门,就听见几个编辑正在聊图书销量的事。
总编的《南海十三郎》五月份出版,如今刚到十月,仅仅5个月时间便达到了300万册的销量。
小说定价8块钱,这就是2400万码洋。
下午小刘才刚为天天畅听所取得的那点成绩沾沾自喜,一想到这个数字,他心中喜悦全无。
广播剧还是没图书有发展啊!
“刘常务来了!”几个编辑一看小刘来了,立马调侃起来。
这段时间以来,小刘早就适应了大家的调侃,没有表现出丝毫不适,坐下来加入了大家的话题。
大家平时跟小刘聊天,很关心版权运营部的情况。
对于这个已经成立了几个月时间的新部门,社里大部分人都没什么了解,全靠从小刘嘴里流出的信息来窥探里面的情况。
最近《悬崖》广播连续剧推出,版权运营部总算是出了一点成果,大家对于版权运营部的情况更加关心了。
“这么说现在已经保准能赚钱了?”大家听了小刘说完《悬崖》广播剧的情况,纷纷讨论道。
“赚钱是肯定的。现在的问题在于赚多少,总编的想法是薄利多销,外面一盒磁带十块钱,我们就卖四块钱,赚的还是少,卖十盒也没人家卖一盒的利润高。”小刘说道。
有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想了想说道:“广播剧和音乐不一样,音乐常听常新,广播剧却很难做到这样,定价低一点,听众们的收听成本就小,利于以后复购。”
“说的不错。而且现在盗版磁带多猖獗啊,今天正版磁带出来了,都不用等到第二天,晚上就给你翻录出来。
定价低一点,听众选择正版的可能就更大一点。”
小刘纠结道:“这些我倒是理解,就是看着眼前的钱赚不到,心里难受。”
众人看着小刘那满脸纠结的表情,打趣道:“行啊,刘常务,越来越有当家做主的样子了!”
聊了没一会儿,到了下班时间,众人向外走去。
到了门口正好看见程早春带队,身后跟着几个人,每人都拎着行李箱。
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又被出版业界称为“书市”,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马上就将在湖北武汉展览馆开幕。
程早春此次带队,就是为了参加第六届书市。
这一届武汉书市较之前几届规模又大了不少,还首次设置了精品展示厅、期刊馆和电子出版物展销活动。
除了各大国营出版社、书店参与之外,这一届书市还设置了自销馆,据说有几十家私营出版商和书店参与,这可是全国书市上第一次出现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身影。
再就是来自米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江、湾岛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出版机构,也在书市设置了进口书刊馆。
总得说来,这一届书市的规模创下了历届之最,所以今年国内各大出版社和书店参与书市的热情也极为高涨。
老程从半个月之前就在筹备书市的事,一方面是为了推广国文社的出版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某些不可描述的目的。
书市那种地方,全国出版界知名人物云集,国文社这两年又发展的这么好,不去装装逼可惜了。
像这种机会,林为民当然不能跟老程抢。
林老师一直有一个朴素的想法,马上就要退休的人了,再装还能装几年呢?
你现在抢他的机会,那不是跟吃奶娃娃抢奶吃一样吗?
林老师可不是那样的人!
书市为期12天,算上来回路程就是半个月时间,程早春带队去书市,一走就是半个月,自然要跟林为民好好交代交代。
“我不在这几天,你可千万别捅娄子!”
林为民很想骂老程一句狗眼看人低,但想想算了,旁边还有不少人呢。
“就半个月时间,我能捅什么娄子?”
老程一想也是,才半个月时间,出本书都费劲。
“好好看家!”他拍了拍林为民的肩膀。
本来想忍忍伱的,过分了啊!
那我当旺财呢?
“一路走好!保重啊!”
林为民握着程早春的手好像送他去刑场,程早春心里那叫一个腻歪。
他使劲抽出手,“行了,不说了,走了。”
送走了程早春,林为民分外轻松,这半个月没人在耳边念叨了。
回到家中,饭菜已经做好,吃过饭,林为民抱着小豆包玩了一会儿,小豆包马上两岁半了,现在口齿清晰伶俐,被他抱了一会儿就不耐烦了,在怀中扭着要下地。
“干什么去?爸爸陪你玩一会儿!”
“不要,我要看动画片。”
小豆包很有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的拒绝了老父亲的示好。
“这孩子,人家孩子都巴不得爸爸陪着玩呢!”
小豆包扭着电视旋钮,还不忘扭头对老父亲说道:“爸爸,我让妈妈陪你玩。”
小姑娘一扭头,头顶的冲天揪一甩一甩的,俏皮又可爱。
陶慧敏忍不住哈哈笑道:“哎呀,笑死我了。孩子都看的明白,那哪是你陪人家玩?明明是人家陪着你玩!”
林为民有点郁闷,跟陶慧敏说道:“这孩子,才多大啊!怎么感觉一身反骨?”
陶慧敏捶了林为民一下,“说什么呢?”
然后她又说道:“不过你要这么说,那就是像你!”
“我可不像她这样。”林为民矢口否认。
“还不像?要不你去问问你那帮亲朋好友?”
林为民一把搂住陶慧敏,“别人的眼光不重要,我这个人你是了解的。”
陶慧敏的挖苦进行不下去了,夫妻俩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小豆包,这丫头看起动画片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目不转睛,一双大眼睛瞪的溜圆,眨都不眨,煞是可爱。
“林老师!”
保姆孙姐端着果盘进了屋,将果盘放到了茶几上,犹豫了一下,叫了林为民一声。
林为民转头一看孙姐的神色,看样子是有事。
“孙姐,坐下说吧。”
坐下后,林为民问道:“有什么事?”
孙姐脸色踟蹰,“是家里有点事可能不能在您这儿干了。”
林为民立刻便想到了去年孙姐二儿子周军结婚的事,周军毕业之后分到了报社当记者,去年娶了个燕京的姑娘。
“儿媳妇怀孕了?”
孙姐点了点头,“是,七个月了,月份大了行动有点不方便,得提前去照顾一下。”
“这倒是。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您看,10月底行吗?”
“家里这边没问题。豆包也大了,我看你还是尽早过去周军那吧,工资给你结到月底。”
孙姐一脸感激,“那怎么好意思,我……”
林为民摆手说道:“这有什么的,都是熟人。”
孙姐再次道了一声谢,林为民又问了问周军那边的具体情况。
周军结婚一年多时间,还没分房子,住的是单位分的宿舍住宿条件本来就有点紧张,孙姐一去,孩子一生,估计家里就更挤了。
孙姐面带愁容,“这几年托您二位的福,赚的比在外面打工多多了,我想着实在不行,就先给他们小两口买套房子吧。”
孙姐在林为民家三年时间,工资每年跟着物价涨,再算上平时逢年过节的礼物和奖金,一年综合收入至少是五千块钱,比很多正经上班族的工资都高。
她人吃住在林为民家里,赚的钱全都攒了下来,三年多时间也得有小两万了,如果原来再有点积蓄,给儿子在燕京买套房子倒不是什么难事。
燕京现在虽说有些新的商品房房价已经两三千块一平了,但便宜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三万块钱在三环外买个六十平的老房子并不费劲。
只不过,孙姐可不只是一个儿子,花钱给二儿子在燕京买房,有点不明智啊!
林为民并没有对孙姐的想法发表看法,只是在孙姐走了之后,跟陶慧敏感叹道:“养儿不易啊!”
“是啊,好在我们家是闺女。”
“你这话说的,儿子我就养不起了?”
被人质疑实力,林老师不太高兴。
陶慧敏白了他一眼,不理这个杠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