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姑父叫朱棣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 第一百五十三章 继续搞事情的朱棣

    徐景昌从天牢里面回来,发现府邸已经有人等着了。

    太子朱高炽在,少师姚广孝竟然也在。

    见徐景昌回来,朱高炽主动道:“是我请少师过来,有些话我想请教你们两位。”

    徐景昌看了一眼,没说什么,而是亲自动手,给老贼秃和朱高炽都倒了茶水,然后才笑道:“行,咱们慢慢聊,这事有的谈。”

    朱高炽沉吟少许,提出了问题,“表弟,你看前面的孔家,眼下的郑家,还有更多的世家,他们的毛病到底在哪里?我一时还参悟不透。”

    徐景昌笑道:“这事殿下要问姚少师,你看我给他倒茶,他要感谢我,应该说什么?”

    姚广孝哼道:“伱现在算是老衲的师侄,这是你该做的。”

    朱高炽没管老贼秃的话,而是说道:“出家人自然是说阿弥陀佛了。”

    徐景昌笑道:“没错,他们这么说,就是在感谢佛祖的庇佑,至于你这个真正的恩人,却未必有多重要,毕竟你也是佛祖安排的。”

    朱高炽皱着眉头,哑然道:“佛祖未必显灵,这么想,着实有些忘恩负义的意思……少师,别误会,我可没说您。”

    姚广孝低垂着眼皮,哼道:“老衲明白这小子的意思,他是说有家族势力在,遇到了事情,他们会先想着自己家,把家放在了国的前面……这话倒也没错,历次改朝换代,能真正为国尽忠的,寥寥无几。两宋养士三百年,最后也不过是一个文天祥。更可笑的是文天祥被俘之后,蒙古皇帝有心留他的性命,那些降臣却巴不得他赶快死了,以全忠义。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放心大胆,当新朝的好官。”

    朱高炽沉吟一阵子,也就明白了。大的宗族,就好比一个避风港,家族成员可以得到庇护,太平年月,升官发财,离乱的时候,提供庇护。千百年传承,经历朝代更替,屹立不摇。

    这事本身就是个问题。

    试想一下,你有个不惧改朝换代的宗族庇护着你,在你的心里,到底是国家更重,还是家族更重?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家族。

    国家只是他们实现抱负的舞台,家族才是他们的依靠和归宿。

    这事情可不光是改朝换代,士大夫会投敌卖国那么简单……就算在平时施政的时候,他们也会尽力维护家族利益。

    诸如征收商税,提高工匠地位,给流民设学堂……甚至包括宝钞的事情。前面徐景昌推动的那些政务,总是阻力重重。

    毛病就在这里,看似是对大明朝很好,为什么每次都要斗智斗勇,费尽心力,还未必做得完全……就是这些东西,会撼动士绅大族的利益,对士大夫群体不利。

    朝野上下,自然要想办法阻止了。

    朱高炽感觉又学到了新知识,“少师,这些大族,传承千百年,看起来规规矩矩,耕读传家。安稳老实,没有任何逾越之处。当初皇爷爷都很推崇这样的儒学世家,以为他们能教化百姓,安抚地方,不然的话,也不会给郑家御笔了。我现在还是略有些糊涂,不明白他们的毛病在哪里?”

    姚广孝抬起眼皮,看了看徐景昌,“你说说?”

    徐景昌笑道:“我还是拿姚少师做例子,你看那个寺庙,平时也是受八方施舍,回馈八方……可仔细一查,就会发现,他们哄骗善男信女,大发利市,奴隶小和尚,充当劳力,还圈占土地,拒绝赋税。殿下,任何体面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活得轻松,只是有人替他们负重前行罢了。”

    朱高炽好奇,“那就像郑氏这种家族,他们能霸占多少土地,隐匿多少田产?”

    徐景昌看了眼姚广孝,正要回答,老和尚终于咳嗽了一声。

    “还是老衲来说吧,不然你小子非拿老衲做例子不可。”

    徐景昌干笑了一声,“少师不用在意,我就是随口一说,你们寺庙不是把多余的奴仆都释放出来了,我不会为难你们的。”

    姚广孝直接呵呵……你小子什么德行,老衲最清楚了。瞧你的意思,甚至想把天下的庙宇都拿走,每次去老衲那边,你都左瞧瞧又看看,还说什么天下名山大川,佛占其八……你打什么主意,当我不知道?

    姚广孝懒得搭理徐景昌,而是拿起了那一份《郑氏规范》,递给了朱高炽,“殿下,你看这个写得如何?”

    朱高炽点头,“这个我看过,自然是极好的,教导子弟,头头是道,砥砺品行,也有可取之处。”

    姚广孝点头道:“殿下,你想过没有,如果有人不愿意听这个规范,又该怎么样?”

    朱高炽下意识一愣,会吗?

    这么好的规范,每个人都该身体力行才对。

    这时候徐景昌哼道:“殿下,你也是当爹的,想想太孙的德行吧!”

    一句话,给朱高炽弄破防了。

    没错,孩子要是能听得懂道理,那就不是孩子了!

    必要的时候,就要动用家法!

    家法!

    朱高炽似乎明白了什么……在这个温情脉脉的郑氏规范背后,却是严厉的家法!

    越是大族,规矩越多。

    触犯家法之后,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

    而谁来执行这个家法?

    毫无疑问,就是大族的长辈,做了官的大人物……渐渐的,朱高炽明白过来,这些大族,有人当官,提供庇护,有人执掌家法,有人高高在上,也有人血泪供养。

    在大家族里面,也是分成三六九等。

    而这样的大族,又把朝廷的势力排除在外,所谓皇权不下乡,世家管四方,就是这么个道理……

    “难怪历代都要打击豪强,我现在总算是彻底想明白了。这一步走得极好,只是不知道拿郑家开刀,能不能收到效果?”

    身为当朝最大的乐子人,徐景昌也不会放过这一场好戏。

    “殿下,只管瞧着吧!保证好玩。”

    有了徐景昌的保证,朱高炽打起了精神。

    这个江南第一家,会怎么处理此事?

    郑沂足足三天,没有睡觉了……他蓬头垢面,形容枯槁,眼屎足有豆粒大,也顾不得梳洗。

    他着实被逼到了墙角,你要说杀了他,郑沂未必会害怕,毕竟是从洪武朝过来的人,已经在早有准备。

    可要是真让朱棣的御笔传出去,那可就天下皆知,郑氏会成为所有人的笑柄……然后断绝科举资格,庞大的家族,分崩离析,再也没有机会爬起来,倘若如此,比灭了全族,还要更凄惨。

    你敢想,高高在上的郑家,反而成了别人的奴仆……绝对是生不如死。

    可问题是听从徐景昌的建议,把郑家分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彻底没落,荡然无存,他还怎么见祖宗先人?

    他是郑家的罪人!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郑沂痛不欲生,干脆想一死了之,可他又下不了决心。

    到了最后,郑沂实在是熬不住了。

    只能长叹一声,“千古艰难惟一死!”

    他怂了!

    郑沂只能向朱棣屈服,他承认治家不严,族人打着郑家规范的名义,四处笼络人心,结交广泛,彼此照应,互相提携……失去了当年先祖订立规范的初衷。

    而且郑氏族人,必以忠君报国为先……宗室念叨着家族,就失去了初心。

    故此为了保全郑氏名声,含泪分家,让郑氏族人分家析产,各自单过。

    其实就算没有郑沂的这道奏疏,朝廷已经动手了……锦衣卫早就行动了。

    真正到了浦江,进入当地,才能感觉到这个几百年家族的庞大底蕴。

    别的不说,光是他们家的族产,就多达三千亩之多!

    这还只是供养郑家祠堂的。

    好气派的祠堂,足有二三十间房子,全都是一水的青砖黛瓦,江南风貌。

    在祠堂的中间大堂,供奉的就是朱元璋的御笔:江南第一家!

    只可惜,这个御笔已经不能庇护郑家了。

    所以郑家产业还远不止这么点……他们还有族学……凡是郑氏子弟,包括亲戚,到了六岁,就可以来读书。

    为了供养学堂开销,郑家还有五千多亩的学田。

    要知道这都是最好的土地,肥的流油……郑家最初商议是要平分,但很快就吵了起来,你多一些,我少一些,大家伙互不相让。

    再然后,郑氏子弟,足有七八房,就为了产业,互相打了起来。

    有人比徐景昌还关心这个……那就是赵王朱高燧。

    他每天都眉开眼笑,喜不自胜。

    郑家这一闹啊,把世家大族的老脸丢给扯下来了。

    “郑氏子弟,大打出手,血溅祠堂!”

    “震惊,江南第一家,竟然为了区区土地,发生争执,兄弟相残!”

    “耕读之家,儒学官宦,到底不敌财产诱惑……郑家内斗加剧,已经出现人命官司!”

    这个邸报,卯足了劲头儿,疯狂报道。

    老百姓看得仰天大笑!

    原来这就是所谓江南第一家,真是开眼了。

    不得不说,郑家把自己树立起来的耕读之家的标杆,彻底砸碎了。

    这还不算什么……朱棣在阅读分家情况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大问题。

    “郑家有族产,有学田……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土地,足有万亩之多……这些都是不用缴纳田赋的。更不要说,他们家靠着官吏身份,还能免去的田赋……这样一个大族,到底逃了多少田赋?查!户部立刻派员,严查到底,和郑氏类似的家族,让他们按照三倍,上缴拖欠,不然一经查出,悉数斩首!”

    朱棣又搞事情了……

    (本章完)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