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公敌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大明公敌:正文卷 第二十七章 徐家兄弟

    自洪武皇帝驾崩之后,整个金陵城就被一股哀伤笼罩住。

    虽然新皇登基,但建文皇帝为了表示对祖父的追思,或者说为了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才是祖父最喜欢的后辈,他这种祖死孙继的方式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故此登基这小一年里,下旨取消了许多带有欢庆气息的节日。

    建文元年的这一年春节,金陵城内破天荒的没有鞭炮爆竹的喧嚣,上元节也没有了热闹的秦淮灯节。

    朱元璋在位时,虽然对百官们十分的苛刻,动辄就是大狱诛杀,弄的满朝文武整日里提心吊胆,可他突然驾崩,不少官员心里反倒是有些不舍,当然若让他们回到洪武朝当那朝不保夕的官,那是一万个不愿意的。

    是以朱允炆用这种方式祭奠自己的祖父,他们也都十分配合的跟着追思。

    过了五月,终于熬过了朱元璋的忌日,偌大的帝国国都不可能永远沉浸在追思朱元璋的哀思中,吕太后的诞辰虽然一切从简,却也算是金陵城从先皇帝驾崩的缅怀走向正常的转折点。

    压抑了快一年的金陵百姓和官员们终于能够正大光明的露出笑容,要么结伴去报恩寺等寺庙借着给当朝太后祈福的由头出游,要么脱去官衣,乔装去秦淮河两岸游船散心。

    整个金陵城洋溢在一片祥和的平静中。

    但这片平静却被满街的差役与五城兵马司的士卒打破。

    这些身着黑衣的差役与身穿青衣的士卒,一个个凶神恶煞,满大街的搜寻燕王三位世子。

    不少被坏了生意,误掀了摊位的百姓们待巡查之后,一边收拾着满地狼藉,一边暗骂:若是洪武皇帝在时,知道你们这般扰乱民生,非得扒了你们身上这层皮不可。

    原本渐渐被淡忘的洪武皇帝,再一次被人怀念起来。

    这场大搜寻从下午一直持续到华灯初上也没有中止的意思。

    原本明晚才会继续的夜禁,今晚就恢复了,更是让不少外地专门跑来秦淮河想要潇洒一夜的客商们十分不满。

    但不满归不满,手持腰刀的黑皮青衣们可不会对他们的不满客气。

    夜越来越深,但金陵夏日的夜却丝毫没有任何的凉意,徐辉祖坐在随便找的一家茶馆外,已经喝了三壶凉茶了。

    非但没觉得解渴,喉咙反倒越来越干,浑身上下无比燥热。

    前来禀报搜捕结果的兵丁一队接着一队,整个金陵城在两千多差役和兵丁的全力搜捕下,并无任何结果。

    远处再一次传来探马的马蹄声,徐辉祖已然不报任何希望,只是冷着脸看着黑暗中的骑兵靠近。

    “大哥,你怎么在这里,让我一顿好找!”这一次来的并非应天府衙的差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兵丁,而是自己的弟弟徐增寿。

    若是报信的兵丁,即便告诉他没有结果,徐辉祖也只是面无表情的嗯一声,挥手让他们退去。

    可见到徐增寿,原本就烦躁的魏国公瞬间火气就蹭蹭蹭的冒了上来。

    冷哼一声,脸别到一旁不去理会他。

    皇帝下旨放自己的三个外甥离开,主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当朝太常寺卿黄子澄,另外一个便是自己这位好弟弟。

    黄子澄劝建文皇帝放三个外甥走,理由虽然很愚蠢,说什么是为了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但不管多么愚蠢,终究是站在朝廷军国大事的立场上。

    但自己的弟弟劝皇帝,则就是因为舅甥亲情,丝毫没有考虑过这么做的后果。

    徐增寿这人,与燕王妃,也就是自己的姐姐关系很好,因此死的也很惨,历史上靖难之时,多次给姐夫朱棣透风报信,泄露军中机密,最后被朱允炆杀了。

    让外甥回北平出了大力,三个外甥失踪也是真着急。

    见大哥不给自己好脸色,下了马后嬉皮笑脸的凑上来坐下,一边给自己倒水一边道:“大哥,你还生弟弟的气呢。”

    喝了口水后,见徐辉祖不理会,又故作埋怨道:“皇帝都下旨让他们明日离京了,你说你干嘛那么折腾,非得满城搜捕,我听说黄子澄那老小子写好了奏疏,明日里要参你一本呢。”

    “尽管去参!”徐辉祖一听他提起另外一个罪魁祸首,火气压不住了,恨铁不成钢的带着三分怒气瞪了自己这不成器的弟弟一眼:“你若是看不惯,也可以和他一同上奏。”

    “哎,大哥你说的这是什么话,所谓长兄如父,我岂能干这等事?”

    徐增寿依旧是嬉皮笑脸:“我还亲自前去给他说。”

    “与那等误国酸腐有何可说的!”一听弟弟还和黄子澄这等文臣有联系,徐辉祖更气,但自小这弟弟就是个赖皮性子,从不怕自己冷脸,对他是无可奈何,只能愤恨的把怒气往肚子里咽。

    “我当然要给他说了,皇帝的旨意是明日才能让他们三人离开金陵,可今日还得在城中,如今不见了踪影,我大哥既是当朝国公,食君之禄,又是这三个小畜生的舅舅,于公于私,那也得找到他们不是!”徐增寿反倒理直气壮起来,一本正经的学着自己呵斥黄子澄的样子。

    “哼,他们若是小畜生,你又是什么东西!”徐辉祖的怒气消了三分,徐增寿见状又恢复了平日里嬉皮笑脸的模样,假装扇自己嘴巴:“嘿,你瞧我这张嘴,反倒是把自己也给骂了,我说黄子澄那老小子怎么听完之后一脸的古怪。”

    “那老匹夫怎么说?”徐辉祖也是赞成削藩的,就像弟弟所说,他既是国公,又是当朝最强藩王的大舅哥,于公于私,都不希望朱棣和朝廷走到对立的局面。

    但藩王之祸,自古以来只有削藩一策。

    可在削藩上,他和黄子澄、齐泰等文臣们的意见截然相反:削藩可以,却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就算不像汉武帝“推恩令”那般,花上十年几十年的水磨功夫,却也不能酿成汉朝七国之祸,晋朝八王之乱那等生灵涂炭的兵事。

    这也是他为何不惜被文官们联名弹劾,也要调动五城兵马司和应天府衙的差役们满城搜捕的原因:皇帝是下旨让你们三兄弟离开了,可我这个当舅舅留外甥多住些日子,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吧。

    只要三个外甥在金陵,燕王那边就不会生乱,虽然朝廷削藩没有采用自己的建议,但皇帝念在亲情上,最多只不过是收了他们的兵权,贬为庶人,并未治罪下狱,更没有杀之。

    朱棣就算也如其他藩王那般成了庶民,可有他这位当朝一等国公的大舅哥,在这大明朝,谁还敢他气受不成?

    徐增寿也知道大哥所想,但相对徐辉祖,他更理解自己那位姐夫,没有兵权贬为庶人,那还不如要了他的命呢。

    虽然也想过三个外甥回去可能会有灾祸,但他自小就是个散漫惯的性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管他作甚?

    眼见得兄长发问,又正色道:“嘿,那老小子一听这话,马上就没了言语,我又说,那皇帝下旨让他们离开了,我大哥乃是他们的舅舅,这舅舅想外甥,留他们在金陵多住几日,谁有能说什么?他们只是燕王世子,又不是藩王,我大明朝哪条律法规定了,当国公的舅舅不能留当世子的外甥在姥姥家走亲戚的?”

    “这还像句人话!”徐辉祖剩下的气也消了,缓和道:“这老匹夫往日里张嘴仁孝,闭嘴忠贞,你那孝道说他,这叫以彼之矛,攻子之盾。”

    “谁说不是呢,我这番话说完后,那老小子也不得不点头称是。”徐增寿对自家大哥的脾气了如指掌,十分清楚说什么话能惹怒他,什么话能让他消气。

    “如此说来,黄公不打算弹劾我了?”虽然不怕他弹劾,但未有旨意,调动五城兵马司终究是犯了忌讳,虽然皇帝信任他们徐家,但这等事一旦文官们咬着不放,少不得要在御前打上几天的口水官司,口舌之争,徐辉祖向来不是文官们的对手。

    “我原本以为也是,嗨,谁知那老匹夫却说,魏国公心疼外甥乃是人伦之义,无可厚非,但事关朝廷大事,国公此举因小废大,还是得参。”

    徐增寿说完,自觉点缩了缩脖子,不敢瞧他。

    “那你在这放了半天的屁,专门来恶心我不成!”徐辉祖的火气蹭的一声又涌了上来,一巴掌拍在了茶桌上:“滚蛋,别在这碍老子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