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宋太祖:正文卷 第四十六章 科举进行时
很快,科举的日子就到了。
这个时代的科举是远不如后世正规的,甚至对于看多了电视剧的赵光美来说,这考试简直就可以说是非常的随意,随意到几乎怎么都很难跟科举联系起来的地步。
就是临时在军营里找出来一个地方,弄了些桌子,搭了个棚子,然后发卷子下来做,就这么简单,跟高中时的其中考试也差不多少。
这还多亏了赵光美提议实施了糊名法和誊抄法,否则,几个考官恨不得当场就把卷给批了。
因为是在军营里,赵光美拄着自己的潜龙剑溜达进考场之前,就是路过军营这一小段路万万没有想到,军营内居然爆发出了阵阵高呼。
偶尔,又有无数的兵卒,甚至带着老婆还围了过来看热闹,有些人在大声的给自己加油,还有些则是单纯的好奇自己长什么样,然后又被他的亲随之流连忙护住。
他对这些人都不陌生,五代时期当兵都是带家属的,即使是他们家这种将门中的高级将领也不例外,每个军营都相当于是开封的城中城,因此他也可以说是军营里生,军营里长的。
这北宋初年的军营,跟前世八九十年代时的国营工厂还真是挺有相似之处的,因此这些围过来看热闹的兵卒之中,有不少人他还真是认识或是看着眼熟。
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这军营之中居然还有如此人望,他提议改革科举的事儿,本意虽然也并不是为了要讨好谁,但在他想来,那些监生、考生,或多或少的总是要感激一下自己的吧?
但结果却好像也并没有,他们只是不非议自己了而已。
反倒是在禁军之中莫名其妙的增加了不少威望,他想了好几天都没想出这是什么道理。
虽然他也说不好这些人到底是来看科举的还是来看自己的,亦或者是看自己科举的,但他还是热情的回应,主动与他们握手,偶尔看到熟悉的还要有说有笑的聊两句。
“呦,这不是李家的大姐么,哎呀,您儿子都这么大了啊,你什么时候嫁的人啊,我都不知道,来来来,我的一点心意,您拿着,拿着。”
同时,也理解为啥后来的科举考试会把考场往寺庙里安排了,和尚这玩意就算是看热闹,至少占個安静。
一直到赵光美都走进考场了,这帮家伙还是一直乱乱哄哄的,作为主考官的范质不禁皱眉,然后颇为威严地站出来,沉声呵斥道:“此乃科考重地,岂容尔等喧哗放肆?无关人等,切莫围观!”
说着一挥衣袖,原本纷乱的众人则果然是安静下来那么一瞬间。
然后很快就又炸了锅该说啥还说啥了。
一个前朝的宰相,还装个鸟毛。
再说就五代这重武轻文的氛围,就算是在后周的时候,这范质的面子恐怕也没那么大。
直把范质给气得脸色发黑,手脚微微颤抖。见状,还是赵光美主动站出向着众人做拱手之状,笑着朗声道:“多谢各位叔伯、姑嫂、兄弟姐妹之厚待了,还麻烦各位保持安静,莫要影响了我考试,好不好?”
这考场的外围这才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还真没什么声了。
见范质的脸上尽是尴尬之色,赵光美还颇带了些歉意地给他行礼道歉,范质则是黑着脸道:“三大王若要求公平,还请一视同仁,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到考试。”
“是是是,范相公您说的是,消消气哈,回头等我高中了我请你吃饭。”
而后麻溜地回到自己的作为上磨墨,心里还想着,外边都传说范相公脸黑,现在看,果然这传闻不假。
然后等他看到第一科,诗赋的考题之后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
劝学?
这是谁出的这个逼题,不会是故意的吧?
然后略一琢磨,大概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由得一脸幽怨的瞅了一眼主考的范质,然后恶狠狠地瞪了他身旁的王溥一眼,并对他竖起了中指。
无论是诗还是赋,对他来说这题还真是不太好做,说真的这种题他出在科举,就不是太适合,尤其是这一届的科举上的。
改天换地,建立新朝啊,我大哥好不容易做了皇帝,而且是市不易肆,开五代未有之先河,这一科,难道不应该是考一考拍马屁么?
大家不应该夸一夸,英明神武仁义无双的大哥么?
我拍马屁的赋都提前写好了啊!
还特么压错题了。
不过也许是错有错着,这破题虽是在针对他,但他还恰好知道一首很长很长的诗,抄这来正合适: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后边太长不水了)”
说实在的宋代因为诗赋渐渐的不受科举重视,甚至于后来压根连考都不考了,以至于宋人不重诗,他会背的宋词很多,宋诗,真没几首,但偏偏这一首他还真是会的。
主要小时候学习的时候这他爹整这么一手全诗贴他卧室墙上了,他总看总看,慢慢的也就背下来了,而且这么多年也一直就没忘。
考论的时候题目出的是:“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
出自《说苑·政理》,这题目出得可谓是极其简单了,几乎是明示让大家拍马屁了,因为自家大哥上个月给河工管饭,发粮了么,而且还永为定制。
就是说以前河工出徭役都是自带干粮,大哥看他们干活实在是辛苦,就决定以后管他饭,而且每人每天还发一升的米,当他们的报酬。
果然,恩科就是要拍马屁的么,这题一看就是范质出的,有水平,会拍。
赵匡胤这个事儿办的是个历代帝王都没有过的壮举,当然,不否认他是收买人心之举,说实在的虽说这个事儿其实为后来三百年两宋积弱埋下了伏笔,至少称得上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他还真觉得大哥的这个事儿做得对,若当真是因为朝廷给徭役开工资所以积弱,那这个弱积得他还真就认了。
不得不说宋初的考题是真简单,拿着这个当考题,赵光美估计,只要对时事有一定了解的考生,就直接把这个事儿拿出来,然后冲着赵匡胤一顿夸,把马屁拍到位,至少就能拿一个及格分。
这种什么仁德啊,爱民啊之类的词儿六经里面一筐一筐的,随便引,都不带出错的。
赵光美倒是没写这个事儿,说实在的你让他专门写一篇议论文去拍赵匡胤的马屁,他还真有点不太好意思,觉得肉麻,而且还怪恶心心的。
再说他猜测写这个事儿做文章拍马屁的人肯定不少,他也写,没意思,他想要的不是及格,而是优秀。
嗯,还是抄别人的吧。
然后他就把欧阳修的纵囚论给写上去了。
这玩意是高中时的语文课文,那自然是忘不了的。
至于策么……
“平边之策?这倒是真有意思,这东西,居然会在科举上考。”
赵光美见状不禁大感兴趣,这东西自然没名家名篇来给他抄了,不过这个问题,他也真的是在脑子里转过许久了,当即,赵光美挥毫泼墨,一丝不苟的便写了起来。
这个,可是真原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