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科幻小说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正文卷 第58章 追赶的六院

    “如果钱老都这么说的话那我实在是太高兴了,H1航天飞机当然和过去不一样,每次发射的成本很低,而且最短一周就能进行一次发射,通常半个月一次,按一次6个人算,今年送五十个人上去都没问题。

    可惜新远的专业航天员只有邓磊算一位,指令长还是得需要优秀的专业人士才行;甚至理应配两名专业航天员,指令长和副指令长都要有熟悉航天飞机操纵的能力。”

    “那么多啊!”李队长很是感慨,航天局到现在10年间也就5次载人发射任务,所以航天员队伍人才那么少。

    就这不到三十個人,想上天机会都很少,说不定有人可能退役都不会靠近太空,这是多么可惜啊!

    要是有航天飞机,想必每个人都是有机会,不用一次次擦肩而过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感慨太多,李队长突然说道:

    “不瞒你说,上周啊我还去了乌兰哈山基地,你们不是为了方便还放了台模拟舱在那边吗?我不仅去看了H1,还去实地驾驶了一番,说实话这可比坐在飞船里有感觉多了,我想驾驶它穿过大气层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身上肩负的使命感。”

    林炬心中一动,他从这句话中嗅到了不仅仅是感慨的意味。

    “李伟队长,新远已经获得了参与国家航天工程的资格,如果载人航天工程也算在里面,那么新远也有能力有信心送大队的航天员上太空,增加我们的航天经验。”

    “这……应该也是算的。”

    林炬走出训练中心时,感觉到肩膀上都沉重了许多。

    下午训练休息的时候他见到了航天员大队的大部分成员,透露出了新远有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并短时间内送大量乘员上天的能力。

    那一刻,预备队员们虽然都没什么动作,但眼睛里仿佛有炽热的太阳在燃烧。

    谁不想飞上300公里高的太空呢?长达十年的训练,难道不就是为了那一天吗?

    ……

    航天交流会结束,流出的只有几张照片和经过精心审核的文字报道。

    官方媒体对这类非正式会议也就提了一下,但各类娱乐媒体可是疯狂转发。

    为什么他们会愿意来转发?因为有热点啊。

    从新远二号到新远四号火箭,一听参数:一万五千吨、世界最大;

    H1航天飞机、H2航天飞机、核热火箭发动机,更是再明显不过的炒作热点。

    况且新远都帮你想好怎么吹了,又是超级空间站,核动力飞船登陆火星,技术比阿美先进一百倍等等乱七八糟的,足够写十几篇报道。

    自2010年起,各种阴谋论、猜想、震惊的标题就已经开始流行于传播学,很快就出现了:

    “林厂长力战马一龙:一年之内登陆火星”

    “国产核动力飞船发动机:一秒消耗燃料不到一勺!”

    “液氧甲烷发动机将创造人类航天新时代”

    “轰20最新消息流出,将是空天轰炸机”

    “新远宇航独占全国40%扶持资金,专家这样说”

    “世界最大,厉害了3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罗钰凤:对不起,林炬,只有小黑子能配上我”

    “……”

    等等,关罗钰凤什么事?

    原来是林炬闲来无聊刷博客,看到罗钰凤依然活跃给她点了个赞,结果被蹭热度了。

    看着普通而自信的凤姐大谈自己“很优秀,但我这样的女人是你的不到的”,好一番隐忍后林炬才放弃应对。

    这摆明了来蹭的越给机会越麻烦,就当不存在吧,至少不是木梓美。

    交流会结束,新远终于正式在国家挂名了。

    不仅拿到了准入国家发射任务的资质,还可以以民营企业身份申请一定的技术支持。

    新远有需要技术支持的吗?有。

    舱外宇航服,对材料和加工工艺要求很高,B级基地有设备,但由于6月底才能完工,根本没有足够的员工开动设备。

    按照计划,现在的拖拉机厂只会保留100人左右,以后用作配套生产基地,B级基地要扩张到2000人才勉强算是足够。

    从招人到熟悉工作,哪怕有升级卡也需要时间。

    所以载人工程还是得靠现有工厂,虽然能做宇航服,但过于费力,委托航天局。

    而且华国航天执行过多次载人航天任务,有相当多有价值的资料可以参考,代工新远的宇航服也可以帮助进行调整。

    毕竟是要送活生生的人命,听听老航天的意见不丢人。

    航天局当然答应了下来,也能按时交货,就是价格小贵:新远提供的新技术太多需要调整设备和原材料,一件单价5500万,不讲价。

    林那句很小气地只买了三件,两件作业一件备用。

    等B级基地拥有了自产能力,成本最多只有这个的三分之一。

    不过航天局也不嫌少,因为过去十年他们自己也就买了三件……

    说起来航天科技还应该挺感谢林炬的,因为载人航天在中央那里一直都处于:“是件好事,挺不错的,但是不急慢慢来”的状态,虽然稳妥是稳妥,但是支持少走得慢。

    现在新远宇航跳出来搅局,上级总算感觉到了一点点航天事业的紧迫性,决定倾斜更多的资源进入航天。

    3月14日,一台YF100K,125吨级液氧煤油全流量、大范围推力调节、泵后摆角30度的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在长安装上一架运9运输机,飞抵八院的火箭制造厂。

    六院从K120的技术中以最快的速度逆向仿制出了K120V复用版,而不是在自己的YF100上改进。

    自11月受到高压不得不启动可重复使用发动机项目,六院就尽全力啃下了K120的技术资料,然后一番对比后发现YF100无论哪方面都落后。

    拿K120的技术改进YF100毫无必要,K120本身的设计就已经没有了任何缺点,小巧、大推力、可靠、简单,任何修改都是多余的。

    所以六院决定直接大拐弯,走新远走过的路,研究研究怎么把K120改成复用,而不是傻乎乎的硬抱着YF100琢磨。

    结果令人惊喜,K120非常适合复用,几乎不需要怎么改动,感觉就是为了可重复使用而设计。

    它的干质比很高,比冲也足够优秀,设计也足够耐久,本身的摆角也不小。

    在K120的基础上进行可重复版本改进犹如水到渠成,2月底连续进行了3次长试车,改进后的版本依然稳如老狗,挑不出任何毛病。

    唐伟天对八院的落进下石还历历在目,不是要催我吗?我现在就把发动机运过来!

    于是YF100K的编号就用上了,但它和YF100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两种技术路线。

    六院自己都想通了,YF100完全没有任何改进的必要,相反K120是个宝藏。

    尤其是同为全流量液氧煤油发动机的K380被安德罗夫爆料,六院现在也在想:K380技术参数和K120这么像想必是同源,那我们也在K120基础上改进,是不是也能改出这样级别的发动机?

    于是内部代号暂时未YF380的项目在六院获得通过,火速研究3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至于被报道新远已经试车的22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

    六院忽略了,因为甲烷机和煤油机的性能上差别不大,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