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正文卷 09.主人你为什么要玩屎?
地面上只有零星的小球球冒出来,还没连成片,就是便便刚拉出来,还没堆成坨坨的那种状态。
骆一航蹲下抠了一块,拿在手里捏一捏,表皮已经硬了,内核还有些松软,而且颜色还带些暗黄,没有全黑。
这样子代表这窝猪苓快成熟了,但是品质不咋地。
中草药,产量是一方面,成熟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品质。
现在看山上这窝猪苓,产量差,没成熟,更重要的是品质太差,不能说毫无优点吧,只能说一点占优的都没有。
这说明,间管理很重要啊。
看完这片猪苓的状况,骆一航扭头招呼丁小满。
却见丁小满躲的远远的,弓着身子两只前爪匍匐在地上盯着骆一航一动不动,大圆脸皱的跟包子似的,满脸的嫌弃。
看表情好像是在说,“主人你为什么要玩屎?”
“过来,过来。“骆一航越叫,丁小满越躲;骆一航拔腿追,丁小满撒腿跑;丁小满上树,骆一航无助……
一人一猫折腾了好一会儿,骆一航终于让丁小满明白了,这不是屎,他没有玩屎。
然后就展开了寻宝游戏,丁小满负责寻找地里的猪苓,骆一航看着。
有一说一,猫鼻子也挺灵的,丁小满一通翻腾,把种了猪苓的地方全找出来了。
种植面积大概1000多平米,种了200多窝。
猪苓的计量单位是“窝”,一窝就是一坨,完全成熟后一窝一般能出四斤鲜货,一斤鲜货大概出干货六两半,干货鲜货都能卖。
骆一航找了一窝大小中等的刨出来,只摘表层的菌核,下面深层的菌种留着还能继续长。
再拿出从家里带的电子秤称了一下,这一窝才1375克,连网上说的平均重量都没达到,肯定卖不上价钱。
所以得先给它开个挂。
老样子,定位置,刨坑,埋阵符。
一千多平米的猪苓,一套不够,两套浪费,那就重叠埋两套,最少能卖小两万,又是能很快变现的东西,值得投入多些。
好在现在能回蓝!
骆一航采的那一根树枝做了八套阵符,昨天用了三套,今天早晨发现灵气能恢复之后,又在自家田里用了两套,现在再用掉两套,还剩下一套备用。
布阵挺容易,激活也不难,难的是没伴奏清唱《仙儿》实在太难听了,还要唱两遍。
丁小满又上树了……
……
下山,又快到中午了,张桂琴做好了饭,问骆一航干什么去了。
骆一航说去看山上的猪苓,长了一些,快长好了。
张桂琴这才想起来,前些年还种了猪苓呢,不管多少能卖些钱,美滋滋。
吃午饭的时候,骆诚跟骆一航说,问过植保站了,坡上洒草洒花都没事,种几棵树也没事,只要不大面积破坏植被就行。
还有打电话问过骆一航爷爷了,他的地随便种,现在种了东西那些刨掉都行,随便大孙子折腾,另外骆一航奶奶刚学了跳广场舞,新鲜劲没过,打算再待些日子。
还有,打电话问过村长奶奶了,说是村里的地有好多,很多人已经把户口迁走,地还给村里了,看上哪块随便租,一亩三四百块,现在还有政策,包地有补贴。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张桂琴抱怨说骆诚一上午啥活没干光打电话了,找个机会就偷懒。
“航娃不也上山耍去了……”骆诚刚嘀咕嘀咕想反驳,被张桂琴眼珠一瞪,立马缩回去了。
张桂琴这才满意,扭头问骆一航,“要开你爷家的田?是要拍东西吧,想好种啥子没有?”
骆一航正埋头干饭呢,闻言放下碗筷,摇摇头反问道:“现在种什么合适?”
“不管种啥。”骆诚半截打断,“那田好久没管了,没下过肥,得先种一季豆子。”
“就你多嘴,听娃的。”张桂琴又一瞪眼,骆诚不说话了。
至于骆一航呢,其实种啥无所谓,主要是不能空着,种黄豆固氮嘛,课本上都学过,而且炒黄豆磨豆浆点豆腐,都可以嘛,不会浪费。
所以骆一航决定了,“就种豆子。”
“好,听儿子的,就种豆子。”张桂琴说话算话,说这半年都听儿子的,就真的都听。
骆诚表示“???”为啥说的同一件事,待遇差这么多?
反正三票全票通过,把下面荒地开了种豆子。
那么问题来了。
“爸,豆子咋种,还有咱家有豆种么?”
“……”骆诚无语了,“啥都不会还要在家种田。”
嘴上虽然抱怨,还是详细说了,“先清田,把下面田里杂草石子清一清,然后叫耕机上来翻地,晒两天洒上水,然后点豆子,等出芽芽了再撒肥。”
简单说说就是这样,具体细节间距啊,补种啊,上什么肥怎么稀释之类到时候慢慢讲。
“豆种嘛,看种子站有啥品种,听说现在有六十天就成熟的,不知道产量咋样。”
骆一航大致听明白了,继续问道:“那清田要几个人,多少钱?耕地机找强娃应该有,豆种他那边应该也有,要不下午咱去看看。”
强娃是骆一航中学同学,没念大学,在镇上开了家农资站,他们有几個玩的好的,现在每年春节回来都会聚聚。
骆诚摆摆手,“清田要什么钱,村里叫几个老伙计就弄了,管顿饭就行。耕地机还是叫老赵,500一天出人出机器,豆种让老赵带上来就行了。现在高科技,不用挑”
说着掏出手机,发语音。“七娃在呢不,问撒,有啥豆豆种子,多钱?”
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交情,老赵是骆诚的朋友,也在镇上开农资站,可怜的啊,五十多岁了还被人叫娃……
骆诚效率很高,下午的时候,村里人呼啦啦就上来了,虽然只通知了三个老伙计,但是来了十几口子。
不为别的,就图个热闹。
村里这些年,只见一家家搬走,一块块田撂荒,可是好久没见到撂荒的田重新开咯。
只不过,来的人里,不是叔叔辈就是爷爷辈。
一个年轻人都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