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仙国:正文卷 第54章 火器改良实验
有了赵士桢等人的帮助,再加上之前招揽的工匠,让朱翊钧的修炼跟灵气实验突飞猛进。
经过三个月他每日坚持不断地修炼,加上之前的积累,他体内的灵气已经到了一百三十五道左右,如此下去,只要再过上五个多月就可以顺势突破第二层了。
而至于灵气试验方面,有了这三人的支持,再加上原本剩余三十块灵玉作为试验的原料,其试验效果也颇为显著。
其中最主要的成果就是组建了一个专门进行灵气试验、研究以及应用的机构,名为天工院,取巧夺天工之意。
而由于机构草创,暂时由张鲸、赵国璧等人代为统筹。里面的人员也不多,就只有之前从御用监、兵仗局、军器监调过来的数十名工匠。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朱翊钧的规划下。目前天工院在赵国璧三人的带领下,很快就投入了工作,而目前天工院的任务,则是按照朱翊钧之前的筹划,分为两个方向。
一个是灵枢试验。
枢者,事物之核心也,所谓灵枢就是驱动灵玉的装置,如果通俗说的话就是之前发明的金银正负极。
只不过现在其范围更广,以后只要能够驱动灵玉,使其能够散发灵气的东西都是灵枢。
而之前的灵枢,也就是金银正负极虽然效果明显,但就是太小了,只能让一块灵玉散发灵气。
所以才会有刚才的试验,主要是用铜铁线将数個金银正负极连接在一起,共同驱动它们大范围释放灵气,打造大型灵枢。
而这个实验其实也困难重重,无论是灵玉的摆放位置,还是使用线路传输等等,都困扰了朱翊钧跟赵士桢等人很久。
得亏如刚才所言,在赵士桢等人提议跟试验下,用铜铁线取代了之前金银线,才终于使得大型灵枢实验大功告成,如此也为大范围释放灵气打好了基础。
除了这个方向的实验外,第二个方向则是灵气的应用。
但由于之前主要精力都放在灵枢实验方面,导致这一方面还主要停留下理论阶段。
不过无论是赵国璧、赵士桢三人一直惦记这此事,现在见灵枢实验成功了。心中忍不住想要进行灵气应用的试验了。
“既然陛下这么说,那臣倒是有几件事情,冒昧请求陛下,还请陛下准许。”这时赵士桢率先站了出来,对着朱翊钧便是躬身请求起来。
“哦,那你说说吧。”朱翊钧现在心情不错,当即摆手让他言语。
“陛下,夷狄所畏中华者,火器也。臣之前便对于火器之说甚是感兴趣,而自入西苑后,陛下又给臣讲了诸多火器器物,特别是燧发枪、膛线、颗粒火药、锥形弹丸(尼米弹)、纸壳定装弹等等,让臣叹为观止,佩服不已。
再加上现在臣又看了灵气的种种妙用,因此臣内心中一直想要将陛下告知的火器器物一一付诸实践,更是想要将灵气跟火药融合、灵枢与火铳结合,看灵气对于火器有没有什么益处。”
赵士桢说完就低头不语,不敢再看皇帝了。
这个事情他之前就跟皇帝请求过,但被皇帝以安全等问题拒绝了。但他心中着实喜欢火器,这段时间又听到皇帝说了那么多火器技术与灵气的神异,他早就心痒难耐了,因此心中迫切希望皇帝能同意他所请。
朱翊钧闻言不禁笑了笑,他着实也没有想到,之前他跟赵士桢闲聊时后,告诉他自己记忆中关于火铳的种种创新,让赵士桢一直铭记在心,一直想要付诸于实践。
不过他想了下也不是不可以,之前反对只不过是因为有灵枢实验这种重要的事情去做。现在试验成功了,那下面就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灵气应用实验了。
而灵气在火器上的应用,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向。
如果成功就可以让朱翊钧乃至大明的实力更上一层楼。而哪怕不成功,只要提前研制出燧发枪等物件,也是很不错的。
对于这种只赚不赔的试验,朱翊钧自然不会反对。
只不过他现在还想试验一下赵士桢的决心有多大,于是他故作沉思后道:
“你倒是对火器情有独钟啊,这段时间是不是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呢。也怕,朕之前不让做,一则是因为安全问题,二则是因为灵枢试验最为重要。
现在灵枢实验弄好了,如果你想实验火器也不是不可以,但在西苑是万万不行。如果你想去试验那就去兵仗局,朕让兵仗局全力支持你,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面面相觑,哪怕是海瑞也知道这抉择的难处。
如果赵士桢执意要去试验火器,那就只能离开西苑去兵仗局,到时候定不会陪伴在皇帝左右。
如此的话,试验成功那万事皆好,他也会受到皇帝的重用。可是如果他一直实验不成功,那说不定就会失去皇帝的恩宠,到时候也会泯然众人矣。
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听到皇帝如此说,赵士桢没有半点迟疑,当即大喜道:“多谢陛下,您就放心吧,臣一定会潜心研究,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朱翊钧原本以为赵士桢会迟疑,但没想到他会答应的如此爽快,这不禁让他也来了兴趣。
“好,你既然有这种心气,那为什么要阻拦呢。陈矩,目前还有几块没有用过的灵玉。”
“陛下,目前还有十块灵玉没有用过,目前在仁寿宫封存。”
“那就给预留两块给赵爱卿,到时候他在兵仗局想要实验的时候,那就留给他使用。”
“奴婢遵旨~”
赵士桢见状皇帝如此支持自己,立马感动异常,就要再次跪拜感谢。可却被朱翊钧摆手制止道:
“好了,朕知道你醉心于火器。你说的对,夷狄所畏中华者,火器也。你好好实验,哪怕灵气试验不成功,只要把燧发枪、膛线等等制作出来,朕就记你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