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文豪1978:作品相关 第328章 你可回来了 第330章 要当就当教授

    林朝阳将董桥堵的有些说不出话来,表情尴尬。

    版税制是如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使用的稿酬结算方式,各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情况,版税比例也有所不同。

    在很多读者众多,图书销量可观的国家,这个比例通常是在515之间。

    但香江人口只有几百万,潜在读者就更少了,所以这里的版税比例照比一般国家和地区也会高了不少,通常是1020。

    5的这个版税确实低,不过他老板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在香江新闻、出版界,《明报》抠门的名声早已传遍了,并且一直为大家所痛恨。

    但愿意与之合作者依旧不绝,原因就在于《明报》在读者心目当中那独一无二的号召力。

    对于创作者而言,作品能在《明报》发表或者是出版,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认可。

    尤其是对于很多年轻作家来说,可以算作是成名的捷径。

    “林先生,香江不比内地,就这么几百万人口,文学作品的销量一向不算很高,出版社经营不易…”

    “董总编,恕我直言,如果这就是贵报社的诚意的话,那我们很难达成合作了。”

    林朝阳没有给董桥再说话的机会,他们都好意思出价,林朝阳自然不会不好意思回绝。

    香江的图书价格一般在二三十块港元左右,按照5的版税比例,每卖出一本书他最多可以得到港元,卖出1万册才不过万港元而已。

    同样是印1万册,香江中文大学出版社当初给的千字稿费可是千字300块,总计6万6千块稿费。

    这其中当然有香江中文大学出版社不为盈利考虑的原因,但明报方面给的版税低也是事实。

    合着你老查送我一套签名版金庸全集,就想骗我几万稿费啊!

    见林朝阳态度强硬,董桥心里不禁有些埋怨老板。

    金庸是吝啬不假,但也不是认准了林朝阳的小说只值5版税的水平。

    他只是出于商人锱铢必较的本性,授意董桥尽量谈一个低价。

    可经过这一番试探,林朝阳显然不是那种好糊弄的人,这么一来,尽显明报方面的小肚鸡肠。

    “那依林先生的意见…”董桥再次试探的问道。

    “至少15。”林朝阳斩钉截铁的说。

    董桥听完这个数字沉默了下来,林朝阳要的这个价格在香江已经属于名家的标准了,不是一般作家能拿到的。

    林朝阳在香江文化界是有点名气,但那也仅限于小圈子传播而已,这个价格超出了董桥能决定的范畴。

    他观察着林朝阳的神色,尝试着跟林朝阳继续谈判,可林朝阳死活不松口,让董桥感觉很是头疼。

    到最后他只得说道:“那我回去商量商量吧。”

    等董桥走后,第二天代表团照常进行活动,在香江待了一天,紧接着又去了隔壁的濠江。

    这次代表团访问,促成者之一是澳门方面的马先生,所以濠江之行是应有之义。

    在濠江盘桓三日,第四日上午代表团乘船返回香江,到达酒店时已经接近中午了。

    这次访问之旅的官方行程也已经结束,明天上午代表团就将乘飞机返回内地。

    剩下的大半天时间,就是大家的自由活动时间。众人到酒店放下行李后便直接出了门,准备买些礼物带回去。

    众人手里的外汇都不宽裕,买点东西都得算计着才行,钱不多的把目光放在了食品上。

    嘉顿利的饼干、五彩缤纷的瑞士糖、三角形朱古力条…

    这些小食品包装精致,上面的文字要么是繁体字,要么是英文字,一看便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买回家当礼物最合适不过。

    手里钱宽裕一下的则把注意力放在了电器上,收音机、电子表、电视机、微波炉…

    不过依旧是看得多买得少,主要是大家看来看去,总感觉钱差了一点。

    跟其他人的纠结和犹豫比起来,林朝阳购起物来就痛快多了。

    他本来在卖场看中了一台康懋达海军准将64,这玩意算是八十年代前中期最成功的家用个人电脑了。

    上面带有1541单软盘驱动器,一个C2N盒式磁带机,一个键盘和7张软件盘,可存取内存64kb,在美国的售价仅有595美元,主打的就是一个廉价。

    距离互联网时代还有好些年,林朝阳打算先买个这玩意尝尝鲜。

    他询问了一下售货员,海军准将64售价4500港元,他倒是买得起,但软件还得花钱,算上软件,他手里的钱所剩无几,没办法给家人买礼物了,想想只能算了。

    他又在电子柜台转了转,发现了两个有意思的小东西,一个是日后倍受文青推崇的好光照相机,这种塑胶机身的相机看起来像个玩具,但却出奇地耐用。

    另一个则是印着任天堂logo的game&watch,而且还有折扣。

    这两个东西带回去当小孩子玩具倒是不错。

    然后又买了两台香槟公司造的袖珍型原子粒收音机,这种收音机比成人的巴掌还小,使用5号电池就可以收听,携带方便。

    陶父和林父都有收听收音机的习惯,这玩意送给两人,绝对能让他们出门后成为整条街最靓的老头。

    接着林朝阳又在去了手表专柜,在浪琴和精工分别买了一条女士手表,这是给陶玉书姐妹俩买的。

    陶玉墨要西铁城的表,可周围商场里只有精工的柜台,他也懒得折腾,主要是时间来不及。

    他跑了一下午,东西越买越多,为了方便,他买的都是小件,可架不住东西多啊!

    除了给陶玉书买的表是上千块钱的东西,剩下的东西大多是一两百块的,结果就是买了一大包东西。

    他买完了东西在等大家伙,发现金莹在电器柜台转来转去。

    “看上什么了?”他过去问。

    金莹指了指货架上一个金属质感的长方形盒子。

    “听说这个微波炉一分钟就可以热好饭,真是好东西,可惜就是太贵了!”

    林朝阳看了一眼标价,2200港元,确实有点贵。

    他买完了东西,手里还剩下几百块钱,本来还想做个顺水人情,可惜金莹看上的东西太贵了。

    金莹遗憾的说道:“你应该买个微波炉才对。”

    林朝阳脱口而出道,“买那玩意干嘛,都是给牛马准备的。”

    “什么叫牛马?”

    林朝阳意识到失言,说道:“跟香江人聊天学的,是他们这边的打工族自我嘲讽的说法。用这东西就是为了方便,什么东西进了里面都变味道了。”

    金莹眼神怪异的看着他,我都想图方便了,还追求什么味道?

    她想到了林朝阳家的文化沙龙和他那一直被文坛盛传的厨艺,心中发起了牢骚,大家都是作家,就你会生活!

    说了几句话,林朝阳还是把手里剩的那点港元贡献了出去。

    当然,这不是免费的,大家也得给他相应的人民币。

    众人要买的东西都是按照手里的钱来的,但也不可能正正好好,都是上下差了一点,多余了还好说,不够就让人郁闷了。

    林朝阳的这几百块钱解了好几个人的围,让大家一个劲的对他表示感谢。

    等都买完了东西,兜里的外汇也花完了,大家这才打道回府。

    回到酒店,林朝阳刚放下东西,就接到前台打来的电话,说有外线电话。

    转接后一听,竟然是董桥。

    上次谈崩之后,林朝阳本以为出版《梵高之死》的事已经不会有结果了,没想到董桥还会再联系他。

    “林先生,想联系上你可真不容易啊!”

    这几天代表团去了濠江,董桥自然是联系不上他的,好在林朝阳他们回到香江之后下榻的还是同一家酒店。

    两人聊了几句,董桥直接切入了正题,在电话里说道:“这两天我们这边商议了一下,版税可以提到12,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诚意了,您看怎么样?”

    听着董桥的话,林朝阳沉吟不语,这个价位其实已经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

    他很明白,自己一个内地作家,在香江名气并不大,想在这里拿到顶尖的版税或者稿费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能拿到一个中等水平的版税就已经很不错了。

    电话那头的董桥见他没动静,以为他还不满足,语气无奈的说道:“林先生,这个价格已经是许多实力作家的标准了。我们毕竟是第一次合作,来日方长嘛!”

    他的言下之意是以后再合作还可以再谈,林朝阳并不相信这些话,不过12的版税确实不算低了。

    多一笔收入总归是好的,而且再怎么着也比内地出版赚的多不少。

    “好,我同意。”

    听到林朝阳的肯定回答,董桥很是高兴,还打算明天找林朝阳签出版合同,林朝阳却说道:“你还是今晚来吧,明天我们代表团就要回去了。”

    董桥一听,立刻去准备合同,火急火燎的来到酒店与林朝阳签订了合同。

    等林朝阳签完字之后,他终于算是松了口气。

    《梵高之死》只是一部小说而已,按理说不该劳动金庸这个老板和他这个总编辑。

    这里面主要是因为老板金庸的一些想法,一方面金庸是想借着出版《梵高之死》的机会向内地文化界示好。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梵高之死》在香江文化界口碑极佳,明报出版社如果能够出版这部小说,对于提升出版社的影响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只是他这个老板为人实在精明的过头,既想占便宜,又不想花钱,平白折腾了几天时间,还不如一早就给个理想的价格。

    心中吐槽归吐槽,董桥面上还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林先生,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他收好了合同,又与林朝阳再三告别,才离开了酒店。

    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代表团乘飞机飞回了内地。下了飞机之后,入关是件麻烦事。

    大家从香江带了不少东西回来,别的都没什么,但出版物是必须检查的,这几天去交流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收到了一些礼物,其中很多都是图书。

    好在这些出版物都是提前跟WS人员报备过的,肯定不会出差错,只是走个形式。

    等出了通道,竟然还有记者围堵他们。

    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江,算是一国两地之间近年来比较有规模的文化交流,来的都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几家主流官方媒体。

    应付完记者们的采访,代表团原地解散。

    这年头打出租车属于外宾的专利,只有在机场和涉外酒店外才有趴活的出租车,众人等来一辆往返于机场和市里的大巴车,上了车。

    林朝阳折腾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当他拎着行李出现在院里的时候,陶玉墨正抱着小冬冬在门口遛弯,一见到他,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喜悦,好似良人盼回了归人。

    “你可回来了!”

    这一句话情真意切,差点让林朝阳恍惚的把她认成陶玉书。

    还没等林朝阳张口说话,陶玉墨一把将小冬冬扔给他,满脸堆笑的抢过他手里的行李。

    “姐夫一路辛苦了,快进屋,快进屋!”

    小姨子的热情当然不是冲着林朝阳,而是他带回来的礼物。

    林朝阳抱着儿子喜欢了一会儿,就把他交还给了陶玉墨,然后打开了行李,陶玉墨翘首以盼,就差没把眼珠子都伸进行李箱里了。

    她眼看着行李箱里一堆的礼物,林朝阳却只拿出了两个小盒子,心中不免失望。

    此刻她多想将那行李箱占为己有啊!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这是手表?”一直没说话的陶玉书看着林朝阳手里那两个小盒子的形状,便判断出了是什么东西。

    “浪琴的手表。”

    八十年代是浪琴的巅峰时刻,尤其是在女士腕表领域。

    L960女装纤巧机芯的诞生,不仅让浪琴的手表在巴黎的Bijhorca和日内瓦钟表珠宝展上斩获诸多殊荣,同时也让这个品牌受到了无数女性顾客的推崇和喜爱。

    林朝阳给陶玉书买的这款是浪琴去年为了纪念150周年,致敬创始人奥古斯特阿加西推出的“Agassiz”纤薄金表。

    不仅腕表厚度只有3毫米,还具备防水功能,最主要的是颜值高的离谱。

    黑色亮光皮革表带,18K金表壳,白色表盘,看起来简约、优雅、时尚,连林朝阳这个男同志都觉得好看,更别说陶玉书了。

    她接过表盒打开之后,眼睛一动不动,满是心喜。

    “呀!姐,这表也太好看了!”

    陶玉墨的眼睛盯着表盒里的手表,满眼星星,大呼小叫。

    “姐,你快戴上,快戴上!”

    她一个劲儿的催促着姐姐戴手表,陶玉书惊喜过后,轻轻的拿出手表,搁在手腕处。

    黑白金三色的手表配合着她那洁白细腻的腕,宛如精美的艺术品。

    陶玉墨啧啧出声,表情和声音里充满了喜爱之情,又忍不住将目光放在了林朝阳手中的另一个表盒。

    林朝阳发现了她的眼神,将表盒递了出去,“这是你的。”

    “谢谢姐夫!”陶玉墨甜腻腻的叫了一声,伸手接过表盒,眼神触及表盒上的LOGO时,心中涌起一阵失望。

    跟姐姐的不一样!

    “诶,姐夫,我不是要西铁城的吗?”

    “精工的不比西铁城的好?”

    林朝阳肯定不会说自己是没时间去给小姨子挑表,问就是精工比西铁城好,历史悠久,百年驰名老字号,西铁城根本没法比。

    陶玉墨被他一顿洗脑,勉强接受了西铁城变成了精工,带着几分期待的心情打开表盒。

    只见一块外型粗犷的数显电子表正安静的躺在那里。

    八十年代不仅是浪琴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精工的鼎盛时期,他们不光在机械表、石英表领域横扫国内的其他两大对手,更是在电子表领域大杀四方。

    1982年推出的Seiko系列数显电子表采用的是银色的钢制表带,外壳是立式长方形的镜面不锈钢材质,带有旋盖,看着有点像后世的AppleWatch。

    林朝阳给她买的手表比杜峰卖的那些破电子表上档次多了,时尚又洋气。

    可陶玉墨刚被姐姐那款精致到如同艺术品的腕表慑住了心神,她看看自己的手表,又看看姐姐的手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两款手表一对比,就好比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和烧火做饭的粗使丫鬟。

    她看着自己的这款数显电子表,只感觉又粗又笨,难看极了。

    早知道就不买电子表了,真难看!

    难受了一会儿,她慢慢的接受了现状,又开始安慰自己。

    毕竟是白来的,不跟姐姐的手表对比,其实还是挺好看的,戴出去也有面子,比一般的电子表好看多了。

    “姐夫,我这表多少钱?”陶玉墨好奇的问林朝阳。

    “怎么?想给钱啊?”林朝阳调侃了她一句。

    陶玉墨立马满脸警惕,“你说送我的!”

    林朝阳无语的看了看小姨子,这个财迷的样子比她姐姐有过之而无不及,已经不能叫财迷了,得叫貔貅才对。

    “送你的,不要钱!瞧把你吓的!”

    陶玉墨松了口气,又忍不住追问手表价格。

    “二百六。”林朝阳说。

    “那我姐的表呢?”陶玉墨又问。

    林朝阳看了她一眼,说:“五百多。”

    陶玉墨瞥着他的表情,心里不屑。

    骗鬼呢!那手表一看就不便宜,外面那一圈总不可能是铜的吧?一看就是金的,得多贵啊!

    林朝阳不说实话,她只能靠猜,心里好奇的不得了。

    “好了好了,看孩子去!”

    林朝阳把小冬冬放到小姨子怀里,将她撵出了房间,享受起了娇妻的温柔。

    浪琴的这款手表主打的就是一个颜值,很少有女人能抗拒得了,他这个礼物算是送到了陶玉书的心头上。

    “这表可真漂亮!”陶玉书在他怀里说道。

    “表漂亮,人更漂亮!”

    夫妻俩温存了没一会儿,陶玉墨不甘心的跑来扫兴。

    “姐,你儿子饿了!”

    等陶玉书喂完了奶,她让林朝阳看孩子,姐妹俩去厨房做饭。

    陶玉墨偷偷的问她,“姐,你那表到底多少钱买的?”

    “你姐夫不是说了吗?五百多块。”

    陶玉墨发出一声“切”,“没意思!你们夫妻俩就骗吧,真当我不识货。”

    然后她又不死心的问:“一千块?”

    见陶玉书毫无反应,她再问:“一千五?”

    “两千?”

    “别瞎猜了!”陶玉书没好气的说。

    陶玉墨看着姐姐的样子,立刻知道自己猜的应该很接近了。

    “两千块!都够买个房子了,我姐夫可真舍得给你花钱呦!”

    陶玉墨的语气有些惊叹,有些羡慕嫉妒,还有些劳动人民看待资产阶级的仇视。

    她连蒙带猜,自以为猜的八九不离十,实际上还差了不少。

    林朝阳买回来的礼物里,陶玉书的那块浪琴表是最贵的,价值3000港元,是陶玉墨那块精工表的十倍不止。

    次日,林朝阳又让陶玉墨去棉花胡同和朗润湖公寓叫两家人来吃饭。

    吃饭当然是顺便的,分礼物才是正事。

    这天傍晚,两家人先后来到小六部口胡同,林朝阳将给每个人带的礼物都掏了出来。

    陶希文、陶希武两个小家伙眼巴巴的看着林朝阳手里的东西,姑父去香江带回来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林朝阳将好光的照相机和任天堂的游戏机拿出来,陶希文得到的是游戏机,陶希武得到的是照相机。

    game&watch是红白机上一代的产物,一台游戏机只搭载了一款游戏,因为是尾货,才卖160港元,林朝阳便顺手买了回来。

    好时照相机后世因为时尚的造型深受文青喜爱,但在如今还只是廉价照相机的代名词。

    这玩意仿造的是苏联的LC-A相机成像效果,照片中间清晰,边缘模糊,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不合格的成像产物。

    但后来逐渐倒成了一种影像风格,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爱,跟现在国内生产的玩具相机有些类似,拿来给陶希武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玩刚刚好。

    东西到手后,陶希文兄弟俩新奇的摆弄着东西,还没弄明白是怎么玩的。

    林朝阳又将给其他人准备的礼物都分出去,陶母、林母和嫂子赵丽是每人两套衣服,陶父、林父是每人一台袖珍原子型收音机。

    衣服这东西没什么大的质量差别,主要是款式,如今内地流行广州的服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广州服装都是仿香江时装的样式。

    拿到衣服,陶玉书姐妹俩张罗着让母嫂们试试看。

    陶父和林父则把玩着还没巴掌大小的收音机,充满好奇。

    “现在这收音机做的,也太小了。”林二春试了试收音机的动静,满心欢喜。

    陶父也试了试收音机,对林朝阳说道:“朝阳,这么多东西,太破费了!”

    林朝阳笑着说道:“爸,香江又不是年年去,好不容易去一回,带点东西,大家都高兴。”

    陶父欣慰的点了点头,他最欣赏自家女婿身上一点就是家庭观念很重。

    在众人都摆弄着自己的礼物时,陶玉成眼巴巴的看着林朝阳。

    出发前他还想让林朝阳帮他带武侠小说回来,但听说出版物不好带后,也就放弃了这个念想。

    反正大家都有礼物,他肯定也少不了。

    陶玉成正想着的时候,林朝阳将行李箱打开,露出里面一厚摞三十多本书。

    “大哥,你的礼物在这。太沉了,你就自己拿吧。”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

    箱子里是金庸送的一整套武侠小说,三十多本书足有十多斤,比其他的所有礼物加起来都要沉。

    陶玉成看着礼物有点意外,不是说书不好带吗?怎么搞了这么多书?

    他上前拿起一本书,只见封面上赫然写着“笑傲江湖”四个字。

    “这是……”陶玉成表情惊讶,“《笑傲江湖》?金庸的小说吧?”

    他又看了看其他书的封面,《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金庸的诸多小说里陶玉成只看过几部,其中就有《射雕英雄传》。

    因为在80年的时候《武林》搞了一把官方盗版,在杂志上连载了金庸这部小说,不仅让杂志的销量一跃达到了数百万份,也让国内从此以后多了成百上千万的武侠小说迷。

    “全都是金庸的小说?”陶玉成脸上的表情变为惊喜,随即又看了一眼书的定价,繁体的“港币20块元”字样映入眼帘。

    陶玉成的眼神放在这几十册小说上,一本就是20港元,这么多本书,不得六七百港元?

    “朝阳,这……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书?这得花多少钱啊?”

    陶玉成心想自己就是攒五年也不见得能买得起这么多书啊!

    他脸上的表情复杂,有得偿所愿的欣喜,也有难以承受的苦恼。

    “放心吧,没花钱。”林朝阳说道。

    “没花钱?什么意思?”

    陶玉成满脸不解,其他人也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林朝阳就将这套书的来历讲了一遍,全家人顿时惊奇不已,陶玉成则是激动的翻起了小说的扉页,果然在每一本书的扉页都发现了金庸的签名。

    他笑的没心没肺,嘴都快咧到耳根子后面了。

    本以为武侠小说没什么戏了,没想到妹夫不仅给他带回了小说,还是一整套,还是金庸亲笔签名赠送的。

    陶玉成高兴的给了林朝阳一个熊抱,念叨着:“好妹夫!”

    “行了,瞧你那点出息。”陶玉书对大哥说。

    这时陶母看了看林朝阳,突然问道:“朝阳,这回去没给自己买点东西?”

    闻言,本来正高兴的家人们齐齐的望向了林朝阳。

    林朝阳去了一趟香江访问,给家里人带回了这么多东西,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好几千块钱,放在普通家庭得是几年的收入。

    收到礼物,大家本来十分高兴。

    可陶母的话却让众人的高兴为之一滞,儿子给大家都买了这么贵重的礼物,独独没给自己买东西,他们心里怎么过意得去?

    没等林朝阳回答,大舅哥已经脑补出了妹夫为了节省钱给大家买礼物而委屈自己在香江啃馒头的画面。

    “朝阳……”陶玉成的手拍在林朝阳肩膀上,满脸感动。

    林朝阳笑着说道:“妈,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林朝阳说的是真心话,经历过物质大爆炸的他,后世各式各样的精巧工业产品什么没见过,对这些东西确实不感冒。

    可他越是这么说,家人们心里就越是不得劲。

    儿子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

    大家这样想着,手里的礼物突然就不香了。

    只有陶希文、陶希武两兄弟还在没心没肺的鼓捣着他们的玩具,然后被大舅哥一个脖溜子拘到林朝阳面前。

    “好好跟姑父说声谢谢!”

    兄弟俩立马乖巧的说谢谢。

    林朝阳看着家人这个样子有些哭笑不得,无奈说道:“我自己是没给自己买礼物,可别人送的礼物也不少。”

    他的眼神看向陶玉书,她立马也说道:“是啊,他去访问香江走了那么多地方,人家接待还送了不少礼物呢。”

    听着陶玉书的话,家里人的表情松弛了下来,这样的话他们的礼物收的就安心了。

    “不光是收了不少礼物……”陶玉书的话还没说完,大家的眼神再次放到了她身上。

    林朝阳看着妻子,心中喊着:来了!来了!

    “这次去香江,还有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小说,合同都已经签好了!”

    陶玉书此话一出,大家顿时高兴起来。

    陶玉墨问道:“我记得姐夫之前好像在香江出过一回书吧?”

    “这回出的还是那本,《梵高之死》,换了一个出版社。

    上回是大学的出版社,发行量比较少。这回的出版社是明报出版社,老板就是金庸,发行量要比上回多。”陶玉书解释道。

    “那姐夫要在香江出名了?”陶玉墨又问。

    姐妹俩一唱一和,好似相声里的逗哏与捧哏,旁边的观众们听的津津有味,问东问西。

    “朝阳,啥叫版税?”

    “版税就是作家按照图书定价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稿费。”

    “那你这回出版能赚多少钱?”

    “那可说不好,得看销量才行。”

    ……

    欢欢喜喜的分完了礼物,一家人坐下顿饭,林朝阳少不了要讲些在香江的见闻给家人们当下饭小菜。

    他讲到刚去那天的欢迎宴,突然对陶父说:“爸,韩素音您认识吗?”

    陶父听到这个名字,似乎没有任何思考,眼眸中闪过几分缅怀之色。

    “她比我大了两届,学医学的。当时在我们燕大可是出了名的美人……”

    “听说还是混血儿。”

    陶父沉溺于对往事和故人的怀念中,陶母突然不阴不阳的插了一句话,让他立时冷静了下来。

    看到妻子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上,陶父眼神中不由得透着一股心虚。

    林朝阳意识到自己好像给岳父大人挖了个坑。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那几届同学,现在在世的也没多少了。”

    不得不说,陶父这个话题转换的稍显生硬。

    大家似乎也察觉出了不对,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微妙起来,林朝阳偷偷观察着陶母的表情,笑呵呵的说道:“那天晚上还有两位出身燕大……”

    晚饭后,家人都离开了,陶玉书埋怨道:“你吃饭就吃饭,瞎说什么?”

    “这事能怪我吗?我也不知道爸年轻时候还有这么一段往事啊!”

    陶玉书美目娇嗔,“少胡说八道了,小心我跟爸告状。”

    林朝阳没想到都回家了,香江访问之旅还会出现个小插曲,也不知道今晚岳父大人回去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待遇。

    他想着想着,忍不住乐出了声。

    隔天他来到图书馆,找到谢道源销假。

    “干什么?搞贿赂啊?”谢道源看着林朝阳放在桌上包装精美的袋子,忍不住问道。

    林朝阳表情轻松,“有拿巧克力来贿赂干部的吗?”

    “我牙口不好。”

    “没什么好买的,您就当是给家里小孩子尝尝鲜的。”

    谢道源笑着收下了东西,“这回去香江收获如何?”

    “无非是参加些活动、见些人,经济建设和物质水平要比我们丰富了不少,我们这边要想撵上他们,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你一个作家去访问,怎么搞的像官员去考察?”谢道源调侃了一句。

    闲聊了几句,销了假,林朝阳便从办公室出来,来到借书处后又给同事们分了点糖果,换来了大家的笑容。

    杜蓉告诉他,前几天洪子成来图书馆找过他。

    中午吃完饭,林朝阳跑到中文系办公室找到洪子成,“找我什么事?”

    “呦,从香江回来了?感受如何?”

    逢人便会被问一番去香江的感受,也算是这回去访问的后遗症之一。

    林朝阳敷衍了两句后,洪子成才说道正事。

    “也没什么。这不是最近《渡舟记》火的一塌糊涂嘛,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们对这部小说也很是喜爱。

    想看看你有没有时间,来堂交流课。”

    “交流什么?”

    “还能是什么,创作思路、心得体会呗。”

    “有课时费吗?”

    “谈课时费就见外了。前几年你蹭了我们中文系那么多课,现在该是你还债的时候了。”

    玩笑了两句,林朝阳说道:“行吧,那什么时间上课?”

    “这周六上午怎么样?”

    “可以。”

    周六上午,林朝阳如约来到中文系给学生们上课。

    中文系为今天的课特地给安排了间阶梯教室,可以容纳两三百号学生同时上课。

    可当林朝阳走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被挤的水泄不通的教室,连过道和讲台正下方都挤满了人,看起来起码有四五百个学生。

    见到林朝阳进来,教室里原本乌泱乌泱的声音立刻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齐刷刷的朝他行注目礼,莫名的让林朝阳想到了前几年他在中文系蹭课的画面。

    那些老先生步履从容的走进教室,原本喧闹的学生们立刻安静了下来,眼神中满是孺慕之情。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不知不觉他也已经成了讲台上站着的那个人。

    “子成兄邀请我时,说《渡舟记》最近很受大家的欢迎,想让我来谈谈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

    林朝阳上了讲台,没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开讲。

    今天来的学生里,中文系各个年级的学生能占到一半,剩下的都是其他院系的学生,都是听说了今天林朝阳要来给中文系上课慕名而来的。

    林朝阳是燕大职工,这些学生们都知道。可对于80级以后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林朝阳的印象却是遥远而模糊的。

    因为在他们来到燕大时,林朝阳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多了,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知名作家,而非学校职工和可以近距离接触的朋友。

    2月份《渡舟记》发表在《花城》开年第一期杂志上,到如今两个多月时间,成功取得了208万份的销量。

    这不单单是创下了《花城》创刊以来的最高销量,也给1983年的中国文学界投出了一枚震撼弹!

    单期208万份销量,别说是纯文学杂志,就是综合性杂志和那些以娱乐性见长的通俗文学杂志也不见得能达到。

    这个销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都会成为横在众多知名文学杂志面前的一道天堑,让它们难以跨越。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林朝阳没有新的作品发布。

    天量销量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们,而普遍都是文学青年的大学生们正是其中的主力部队之一。

    《渡舟记》本身带有浓重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如今正流行,大学生们纷纷以阅读这类作品为荣。

    而且这部小说的又采用了双层结构和叙事角度,情节扑朔迷离,充满了各种意象,结尾更是反转再反转,最后的留白更是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几乎满足了这些大学生所有的阅读期待,自然也赢得了他们的偏爱。

    在林朝阳讲课的时候,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的聆听他的所思所想,并奉为圭臬。

    “我认为,国内的现实主义创作在近几年当中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很多人把写实主义当成了现实主义,他们的创作完全基于现实,几乎等同于报告文学。

    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将小说当成了报告文学在写,而罔顾了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因素。

    大家应该明白一点,对于一部长篇小说而言,结构的重要性要远胜其他的创作技巧。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长篇小说就是结构的艺术。

    我还是以《渡舟记》为例,这部小说最大的转折发生在杜三江向作家讲出了第二个故事时。

    这段文字在小说里并不长,掐头去尾还不到一千字,绝大多数都是杜三江的自述。

    但也就是这一千字的自述,完成了小说第二层结构的提炼,也将小说的整体立意和前文出现过的绝大多数意象都点了出来……”

    林朝阳在讲课过程中不断的以自己的作品《渡舟记》举例,乍一听有点自卖自夸的嫌疑,可在场所有人都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

    《渡舟记》的优秀世所公认,林朝阳的这种分享他们求还求不来呢。

    一个半小时的讲课结束了,学生们听的意犹未尽,等林朝阳停下之后,立刻便有人伸手想要提问。

    直到下课后,仍有众多人围在林朝阳的身旁。

    学生们对林朝阳如此欢迎与爱戴,让洪子成这个中文系的资深讲师都忍不住生出几分醋意来。

    事后他跟林朝阳开玩笑,“你不来我们中文系当个讲师实在是可惜了!”

    “当讲师有什么意思,要当就当教授!”

    洪子成年过四旬才是个讲师,林朝阳要是当了教授,那他一把年纪岂不是活到了狗肚子里去?

    洪子成感受到了来自年轻人的深深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