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手机站m.dajiadu8.com,服务器懒得转移了,凑合看吧!没收益,所以空间有限,请见谅

首页

都市言情

1987我的年代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1987我的年代:正文卷 第41章,冤家碰头

    还没等他打招呼,她就诡异地看着他眼睛说:

    “李恒,要不老师辞职嫁给你算了。”

    李恒听得吓了一跳,被她盯着好似有一阵电流经过,全身酥酥麻麻的。

    他不自觉退后一步说:“老师,你可别吓唬我,我还是个未成年人哪。”

    王润文气笑了,勾勾手,“滚进来!”

    李恒感到危险,又退后一步:“别,怕被挨揍。”

    王润文一脚把门合上:“那你就滚。”

    李恒无语,十来秒后,只得再次敲门。

    “咚咚咚…!”

    “咿呀…!”

    这回敲门声才响起,门就往里边开了,王润文双手抄胸,暼他一眼,转身朝里走去。

    她说:“我一上午全在看你小说。”

    “嗯。”

    “渴了自己倒茶。”

    “好,晕…壶里都没开水了。”

    “刚才最后一杯我喝完了,自己烧。”

    李恒提起热水壶接水,一边等待,一边吐槽:“老师,你太不讲究了,这不是待客之道。”

    王润文坐沙发上看最后一部分稿子:“你就一未成年人,算哪门子客人?”

    嘿,这女人还挺记仇,老子才说的未成年人,马上就回击了。

    把水接好,把烧水壶放外边煤炉子上,李恒小小嘚瑟:“我马上就是大作家了,你要学着对我好点。

    将来在外边你要是遇着难事了,说不得还能报我名号。”

    英语老师翘起二郎腿,冷笑连连:“怎么报?是报陈子矜老公?还是宋妤男人?还是两个一起报?”

    真他娘的劲揭短,这天没法聊了!

    李恒把身子往后缩了缩、斜靠着布艺沙发,一边留意烧水壶,一边慢慢打量屋里的布置。

    还别说,虽然现在才1987年,但里边还挺时髦。

    有黑白电视,有座机电话,有布艺沙发,有窗帘,有留声机和收音机。

    屋角落竟然还有一缝纫机,大名鼎鼎地蝴蝶牌的。

    看样子老校长以前也不是什么两袖清风之人啊。

    传闻老校长和妻子一直不和睦,吵吵闹闹几十年。在他调任师大附中后,在那边和一女老师产生了感情,并重新组建了家庭。

    而这把妻子气得不轻,转头就和一国企厂长好上了,也结了婚。

    总之,外人评价这夫妻俩都不是善茬,脾气都挺暴躁,分不清谁是谁非。

    这可就苦了英语老师了啊,人生童年充斥着父母打架骂架、摔碗筷砸家具,母亲还割腕自杀过几次,虽然都被人发现抢救过来了,但这些让她彻底患上了婚姻恐惧症。

    这十来年不论亲戚朋友怎么帮她介绍对象,她死活就是不愿去。

    水烧开了,王润文也看完了最后几页手稿,凝神许久,情绪有几分伤感问:

    “写得真好,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得嘞,这老师还没从书里走出来。

    关于书是怎么写出来这一事,李恒早有说辞,当即把二大爷的人生经历和李建国同志那几百本存书搬了出来。

    王润文没有当面提出质疑,虽然仿佛在听天书,内心无比震撼,觉得不可思议。

    可《活着》的稿子就在她手里呢,事实讲证据,由不得她不信。

    看着李恒倒了两杯白开水,他一杯,自己跟前摆一杯,英语老师发了会呆后,起身找出一罐茶叶,抓两抓放入水杯中。

    她抬头瞧眼墙壁上的挂钟,说:“时间快到了,还差一分钟。”

    闻言,李恒跟着看了看挂钟。

    12:19。

    他伸手把座机电话搬到近前,随后拿起滚烫的热茶,往杯口一口气接一口气地催凉。

    “叮铃铃…叮铃铃…”

    就在两人安静地等待中,面前的红色座机准时响了起来。

    英语老师说:“来了。”

    “嗯。”

    “你不接?”

    “不急,等会。”

    在李恒看来,从电话铃声响起这一刻开始,双方就进入了谈判阶段,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筹码,他可不能表现出一副迫切的样子。

    第一个电话响了8次,自然走完程序,自动挂断。

    双方约好的时间到了,却没人接听,京城的陈小米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这“十二月”莫不是个难缠之人?

    不过接下来她就开始自我安慰,这年头通信不方便,对方又是老师,也许因为学生的事情耽搁了一会。

    毕竟谁也不是圣人不是?临时碰到事情是在所难免的。

    如此想着,陈小米沉下心来,特意又等了5分钟才拨打第二个电话。

    “叮铃铃…”

    寂静的客厅再次响起铃声,王润文瞅瞅神情自若的他,突然生出一种恍惚:似乎李恒的心里年龄比自己还成熟一般。

    按理讲,遇到这么大的喜事,别说她了,就算年长的王琦老师和教导主任都做不到如此镇静,不应该早就欣喜若狂了吗?

    这回李恒没让对方久等,在第二次铃声过后就拿起了听筒。

    “喂,你好。”

    一句“喂,你好”三个字,让陈小米下意识怔了一下,为什么电话那头的声音会给她一种熟悉感?

    仿佛在哪里听到过一样?

    可细细回忆,她一时又具体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了。

    其实她短时间内联想不到李恒才是正常的。

    陈小米是80年的大学生,离开家乡早,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呆在京城工作。

    况且陈高远父子是80年底平凡的,自从爸爸和哥哥来了京城后,她平时寒暑假都陪在两人身边,甚少回老家。

    而这些年李恒一直在长个,初三还经历了男性变声期,声音早已不是儿时的模样。

    虽说去年暑假因为“上床”被捉一事,两人正式面对面待一屋子里过,但一直是她在口头输出啊。

    面对堪比二姐一般强势的陈小米,自知理亏又没社会经历的乡巴佬李恒哪敢还嘴嘛?

    那会他始终都是低着头的。

    所以,透过电话能有一丝熟悉感就不错了,还是她比较敏锐的原因。

    当然,最主要的是她下意识不会往李恒方向想。

    试问《活着》的文笔多老辣啊,故事性和思想性多深奥啊,而观李恒才多大?才17岁多点吧,比子衿还小月份,要是第一时间能想到他这个人就怪了。

    陈小米没听出是他。

    李恒因对方嗓子嘶哑也没第一时间分辨出来。

    陈小米觉得自己是由于太过在乎这次机会,有些疑神疑鬼了,当即调整好心态回复:

    “你好,我是人民文学编辑陈小米,您是作家十二月吗?”

    啥子?

    什么什么情况?

    陈小米??!!

    这么巧的吗?冤家路窄是这样诠释的吗?

    真是陈家那个臭娘们?

    李恒有点儿不敢信,这老天爷也忒会玩了吧,老子正想用“文学”找她晦气呢,没想到就亲自送上门来了。

    这他娘的比中国邮政投送还精准啊!

    见电话里边没动静,陈小米再次问:“你好,还在吗?”

    “在的,我就是十二月。”李恒压住心中的快乐,平静回答。

    一波三折,终于找到作家本人了,陈小米暗自松了口气,然后优雅地说:

    “恭喜你十二月,您的《活着》已经通过了我们的初审,我现在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李恒道:“可以。”

    陈小米先是问:“您是邵阳本地人?”

    李恒道:“对的。”

    陈小米微笑说:“真巧,我也是邵阳人,没想到咱们还是老乡哩,您的《活着》写得很有感染力。”

    嗯,我知道你丫是邵阳的,老子就是奔着你来的…

    不过你这婆娘一口一个“您”,听得真是带感啊。

    李恒开心腹诽,面上却表现的十分谦虚:“谢谢,你过奖了。”

    几句交谈下来,陈小米感觉对方的态度还是不错的,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很多。

    她接着问了一个戴叔和主编特别关心的问题:“《活着》后面还有多少字?”

    李恒悉数回答:“全文总共是13万5000字左右,邮寄了4万到贵社,后面大概还有9万5000字。”

    陈小米用笔记录下来,然后说:“《活着》前面4万字写得不错,我们已经接受你的投稿,您看什么时候可以把后续部分寄过来?”

    本来呢,人民文学的编辑对新生作者一般不会这么客气的。

    但李恒成熟版的《活着》带给编辑部的影响很大,文笔、故事和思想性都无比老练,无可挑剔。

    陈小米认为对方将来必成一代文学大家,自己没什么可以指导的地方,所以秉着打好交情的想法,她表现得十分客气。

    李恒没谈邮寄的事,而是反问:“我可以先问一个问题不?”

    陈小米说:“您请问。”

    李恒问:“贵社给我的稿费是多少?”

    这问题,陈小米听得有些蒙。

    她入职两年了,打过交道的作家无数,别的作家能在“人民文学”发表文章就已经显得非常高兴了,哪会这般第一次联系就主动询问稿费的?

    文学这么高雅的事,哪会这般庸俗开口谈钱的?

    再说了,不都是“人民文学”定多少就是多少么?

    这位不会是个财迷吧?

    可也太财迷了,分不清场合?

    亏自己刚才还认为对方是个好相处的来着,没曾想打脸这么快。

    就在陈小米琢磨着如何措辞时,电话那头忽然传来一个对话声。

    只见一女的在问作家十二月:“这是《收获》杂志的电话么?”

    紧接着那边有个若有若无的声调:“嘘~!”

    得!

    这一下子陈小米已经不只是蒙了,而是犹如天打五雷轰,整个人直接傻在了原地,透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