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地主:正文卷 075 疯狗捅破了天
温体仁一见崇祯神色,心便沉下来了。
皇上要保周延儒,所以才让罗成弹劾目前最不能动的户部尚书,叹息一声,只能让周老儿多留几日。
不只温体仁想不到,罗成会弹劾跟这事情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户部尚书张培举,就连其他官员皆是想不到。
温体仁跟张培举都是浙江人,他却非是浙党。
崇祯元年,皇上下诏推选内阁大臣,资历浅的温体仁自己无望入阁,揣摩年轻皇帝心思,弹劾崇祯不喜欢的钱谦益受贿、结党,无资格出任阁臣,让皇帝高兴了一把,随后信任不断增加。
温体仁若要扶持某人,皆是先找其他官员提出,他再支持。若要陷害谁,同样让其党羽弹劾,自己先在一边说好话,然后故意说出崇祯忌讳的事情使得皇上发怒……
未经历过多少事情的崇祯从来都没有发现温体仁的险恶用心。
崇祯刚登基,清楚朝廷朋党勾结,那时候起,温体仁便表现出一副只忠皇上,任何党的人看着不爽便会弹劾,说坏话,年轻的崇祯以为他跟别的官员不同,不结党徇私,信任日重。
现如今,温体仁风头隐隐盖过周延儒,不停发力,期待干掉周延儒,自己成为首辅,今天这是最好的机会。
没想到,关键时刻,罗成弹劾张培举!
分明是扰乱视线。
崇祯对罗成投的那一抹赞赏的眼光,温体仁看到后,便知道今日无法扳倒周延儒。
在一边看热闹的张培举,万万没想到火烧到自己身上。
五月,郑以伟、徐光启并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辅臣,张培举的机会越来越大,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失去入阁机会。
外人皆认为温体仁是浙党,温体仁有时候坑队友也不过是为了转移视线,逮着机会便攻击浙党,作为浙党魁首的张培举压力可想而知。
浙党是目前东林党之外最大势力,若抛开温体仁这个被认为是浙党实际不是的次辅,浙党跟其他几党也没多大差距,浙党三品以上唯张培举一个。
担负浙党扛旗重任的张培举,一直小心翼翼,只为成东阁大学士入阁。
哪想到现在屁都不放一个,还有人把火烧到他身上。
当即跪倒在地,脑袋趴在地上,委屈说道:“皇上,微臣冤枉。承蒙皇上厚爱,年前主管户部,每日为钱粮之事焦头烂额……”
其他人更是愣了,若说贪腐,说谁都说不到张培举身上。
张培举家中本是商人出身,腰缠万贯,出手大方,崇祯让他做户部尚书跟他商人家庭出身有着很大关系,想要让他解决朝廷钱粮危机。
众人哪知罗成弹劾张培举,而且还是在贪腐方面弹劾,本就为了转移注意力,得了皇上授意,让众臣不再围攻周延儒。
大明崇祯朝一大特色就是党争为历史之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多党林立,一片混乱。
能看清局势的都能爬上去,当然,能爬上去的,都得把敌人给踩下去。
高级职位就那么几个,下级官员想升职,自然得等位置空出来。位置不空,自己就想办法把上面的人拉下来腾出位置。
有人开了头,自然也就有了人群起攻之。
户部尚书,可是正二品的高官!朝廷一共才几个?
“启禀皇上,臣弹劾户部尚书张培举夺人田产,私自出海与倭奴及红毛鬼贸易,勾结海匪……”监察御史赵炳良突然出言附和弹劾张培举。
整个文华殿顿时炸开锅来!
被弹劾夺人田产是小事,没有几人不被如此攻讦诬蔑。
夺人田产不是栽赃陷害,却也没有谁因此被定罪,除非皇帝看不顺眼了。
违规出海,还跟倭奴及红毛鬼这些大明的敌人交易,还在朝廷上当众说,就捅破了天。
叛国,通敌!
崇祯脸色顿时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双手紧紧地捏成拳头,以杀人般的眼神盯着张培举。
张培举之前不少次提议开海禁,增加赋税来源。
这样的罪名,崇祯认为完全可能,若非如此,岂会提议开海禁?之前就有人告过张培举此罪,崇祯需要他筹钱两,怀疑被压了下来。
朝廷禁海,就因为无钱粮,海防荒废,开了海禁,岂不是更方便与外敌联络?
伏在地上的张培举听到如此罪名,浑身一哆嗦,张家船队几年前就出手,躲在幕后收钱。现如今赵炳良这疯狗跳出来咬自己,究竟是得了谁的授意?
赵炳良不过一五品御史,若是没人指使,怎可能以此攻击?
他也没有辩驳,只请崇祯明察。
朝中从海贸中得利的又不是他一家,而且大头也不是他家才有。
周延儒向温体仁看去,发现死对头正盯自己,眼神中带着询问之意,微微摇头表明赵炳良不是他的人。同时也以眼神问温体仁,赵炳良不是他的人,温体仁微微摇头。
其他人皆不敢开口。
满朝大臣中,不管是东林党还是浙党,亦或是势力很小的鲁党,来自福建两广的官员,几个人家族跟海贸无关?满朝官员,多少未得海贸私利?
若查起来,天得翻过来。
赵炳良这条不声不响的疯狗,居然把天给捅个大窟窿。
崇祯皇帝看着一众官员,心中怒火更甚,也不开口。
皇上不开口,跪在地上的张培举不能不开口。
当即哽咽地道:“皇上明察,微臣自卸任浙江巡抚后,便再未回过家乡。微臣兄长乃商人,臣幼时长兄游走十里八乡贩货供微臣读书……微臣身在朝中,家兄十年前便已出售家中商铺,减少生意,现仅留维持自家生活所需之商铺……微臣老迈,望皇上看在微臣为国为民多年,恩准微臣辞官归家,骸骨葬入宗族埋骨之所……”
说罢,便重重地磕头,长跪不起。
众人万万没有想到,想要打倒的周延儒打死不告老还乡,掌管朝廷钱袋子的张培举这时候居然要高老还乡。
这怎么能行?
户部尚书,可没有几个人能干得了,不管谁当首辅,都不能没有钱粮。
崇祯如何不知道?他本来就认为户部尚书大家都知道动不得,弹劾一下转移视线,大家扯淡几句就此结束,却没有想到事情变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