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第一卷 泉州府.风云聚 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 大明的希望在何方
这些书写得有点乱,这是事实,因为王宣并不是什么专门做学问的博学鸿儒,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钻研,也没有那么多书籍去参考。
杨聪这意思,很像是在婉拒他出书的请求,什么写得有点乱,什么我们合计一下,那都是屁话,杨聪的意思总归就是这书还是不要刊印了,至少王宣是这么认为的。
他不由满脸落寞的摇头叹息道:“唉,这个老夫清楚,老夫就是个匠户,比不得那些大儒,哪能写出什么传世巨著来。老夫也就是想将泉州府乃至周围各州府的匠户技艺记录下来,并探索一下怎么让这些技艺更加精湛,至于全面什么的,老夫的确没考虑到,让你见笑了。”
这话听着就有点让人绝望的感觉,但是,杨聪关注到的却不是话里的绝望,而是其他的东西。
他竟然饶有兴致的问道:“噢,先生,您是匠户出身吗?”
王宣自渐形秽道:“是啊,老夫原本就是铁匠出身,只是考上功名之后,免了这劳役之苦,又娶了个农户之女,家里有了几分薄田,勉强能糊口了,这才无聊的到处找人请教,想写点东西出来。”
他这话说的是比较轻松,其实他本身的境遇远没有这么轻松。
他是匠户出身没错,不过,他也曾是个才华横溢的年轻才俊,要不然也不会被蔡清这样的理学大师看上,收为门生。
只可惜,他在县试、府试和院试大放异彩之后,乡试却是折戟而归,从那以后,他便沉寂了下来,再也没去参加过乡试了。
当然,他乡试折戟并不是因为出身不好,这时候的科举还算是比较公平的,大多数时候都只看你的学问,不看你的出身。
他乡试之所以没过,主要还是钱闹的。
因为没钱买马,他只能徒步去金陵,泉州距离南京足有两千多里,他足足走了将近两个月,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因为没钱,他只能风餐露宿,途中他甚至都没吃过几顿饱饭,他赶到金陵的时候整个人都已经虚弱不堪了,乡试九天,他能坚持下来不晕倒就算不错了,哪还能考出什么成绩来。
回程的时候,他更是因为没钱吃饭,差点饿死在路上!
所以,他去了一次金陵之后便断了继续科举的念头,直接娶了个农户家的独生女儿为妻,依仗着那点免税额度,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这种没钱的苦楚俞大猷也深有体会,他忍不住在一旁感慨道:“清风,先生其实也是一时俊杰,院试的时候也曾名列前茅,只可惜,金陵太远啊!对我们这些低贱的贫民百姓来说,金陵实在太远了,两千多里,一般人走到那里,能留住半条命就不错了!”
这两位,都是很有故事的人啊。
杨聪闻言,再次陷入沉思。
王宣和俞大猷都以为他还是在考虑要不要掏钱刊印这些书呢,其实,压根就不是。
这两人的感慨,让他隐隐找到了大明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或者说,大明发展起来的希望。
大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或者说,为什么大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滞不前了?
这个原因,好像跟王宣和俞大猷的遭遇有关啊!
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他看了看王宣,又看了看俞大猷,眼神不经意间又瞟到了那堆书上面。
一道灵光,突然闪现在他的脑际,他终于明白了。
大明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很多人才都被埋没了!
这年头的统治者错误的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是人才,或者说,只有读死书,认死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读书就是为了跻身士绅阶层,这样的人,才是人才。
其实,他们错了,倒不是说读书人不是人才,只是他们的看法太片面了。
读书就只为当官,然后跻身士绅阶层,然后兼并土地,然后依靠兼并来的土地过上上层人的生活,这样能发展起来吗?
这样只能慢慢走上绝路!
读书人还应该有别的追求,不能只为当官,更不能只为跻身士绅阶层。
比如王宣这样的,读了书,有学问了,就开始考虑怎么把匠户的技艺传承下来,并想方设法的去提高匠户的技艺,这样,大明的工业才能发展起来。
比如俞大猷这样的,读了书,有学问了,就开始考虑怎么用改进武器和战船,击败倭寇,怎么改进战车,击败蒙元骑兵,这样大明的军队才能强大起来。
工业发展起来了,有钱了,有先进的武器了,军队强大了,有实力了,大明不就随之强大起来了吗!
这就是大明的希望所在,或者说,这些人才是大明的希望所在!
至于那些读书纯为当官的官绅,不但不能令大明富强,在很多方面,反而是阻碍大明发展的绊脚石。
这次,杨聪也不让王宣提醒便清醒过来了,他微笑着自嘲道:“什么低贱的贫民百姓啊,要说低贱,我这商户出身才是最低贱的吧?”
这话说的!
好吧,士农工商,要说地位,商户的地位还真是最低贱的,这是事实,王宣和俞大猷都没法反驳。
杨聪突然又问道:“先生,志辅兄,你们有没有想过继续参加乡试呢?”
晕死,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跟你说出书的事情呢,你这却说到乡试上面去了。
俞大猷讪讪的道:“我这武举乡试都过了,再去参加文举,岂不荒唐?”
杨聪微微摇头道:“志辅兄此言差矣,当初你不是文举院试都过了,又去参加了武举吗?”
呃,这个,的确是事实,俞大猷顿时无语。
王宣倒是满怀希冀的道:“老夫倒是想去试试,只是这金陵路途遥远,老夫恐怕很难走到了。”
杨聪又摇头道:“先生,这次不用走路去了,您跟着我,一路坐马车过去,一点都不累。”
王宣闻言,不由双眼冒光,坐马车过去,他想都没想过啊!
这年头,如果能考上举人,谁又愿意一辈子当秀才呢。
王宣原本就不是因为学识不行而考不上,而且,这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学问不但没有落下,还有一定的进步呢,考个举人貌似没什么问题啊!
问题是,杨聪这是什么意思呢?
自己来找他出书,他却邀自己一起去参加乡试。
这个,怎么说呢?
说实话,这个真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啊!